近來教會多人談論的是什麼事情? 可能在各人面對不同的處境, 各有不同的體會。對於我來說, 近來最難過的, 是我同工了1 1 年多的同事將要離職了。當消息公佈後, 有些人疑惑教會是否又地震了, 這也難怪的,似乎有些人對2 0 1 1 年的3 1 4 猶有餘悸, 立即敏感起來了。 我和孟德、愛琳同期入職, 當年3 1 4 我們只是做了一年的同事, 並不太認識。然而, 經歷當年的困境, 我們一起流淚, 同心禱告, 就把我們拉在一起了。後來我遭遇家庭的重創, 他們獨特的見解, 幫助我擺脫很多的自責, 一直陪伴著我。而葡枝2 0 1 2 年來了元福, 我們與堂主任一起服侍上帝、重建教會。 我們四位不是在這裡長大, 是外聘回元福的傳道人, 我們可能是或不是牧養你們, 你們對我們認識有多深呢? 大家曾聽到與我們相關的是甚麼說話呢? 老實說, 人認識人很多時都是很表面的, 他做了甚麼、沒有做甚麼; 說了甚麼, 沒有說甚麼。又或者我覺得他應該怎樣怎樣、不應該怎樣怎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主觀的量尺去判斷, 加上我們一般接納他人的心都是很狹隘, 自以為是, 沒有空間好好坦誠溝通、瞭解體諒, 再加上不實的傳言及主觀的感受等等, 以致一旦下了牢固的判斷, 就萬劫不復。 弟兄姊妹, 人與人相處是微妙的, 「曹操再奸都有知心友, 劉備再好都有對頭人。」但願我們與人相處,…
Month: September 2021
月是天父做.餅是表關懷 – 何景昕傳道
太陽還存, 月亮猶在, 人要敬畏你, 直到萬代! ( 詩7 2 : 5 ) 好不容易又到中秋, 在古代稱為仲秋, 據文獻記載應是始於唐初, 而現在的華人仍對中秋節有份情結, 因為畢竟是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在這裡不著墨中秋節背後的起源, 但其節日的意義, 影響深遠以致一直世代相傳。亞洲很多國家都有慶祝中秋節, 雖然起源不一定一樣, 但其意義都幾乎是為了一家團聚, 欣賞這輪明月照耀大地, 象徵著圓滿和團結。 現代交通和科技發達, 雖然是拉近了地域的界限, 卻拉闊了人與人之間的聚攏性, 特別近年香港再次掀回移民念頭, 很多家庭總有親友選擇在彼岸過他們的人生下半場, 傳統的中秋節無奈地顯得冷清了。特別是一些移民了的家庭, 可能遺下父母、長輩在香港甚或老人院, 令他們的心裡更多了一分寂寞。 教會近幾年都鼓勵信徒在端午節和中秋節探訪親友鄰舍, 送上祝福。對象不只是老弱, 或許是鄰居、或許是不常見的親友或教友, 目的就是透過這些節日探訪, 表達關愛。論到關愛也是對上帝一種回應, 能付出時間、精神甚至金錢去關愛一些不大認識的人, 若不是有愛心, 也難於行動。一個願意呈上奉獻的人, 就是甘心把手上無論是財物、精力、時間、任何資源、甚至是你自己全人, 都交託給神, 這也是作為管家, 不只是在金錢上的奉獻行動, 而是把自己作為祭物, 完全獻呈給上帝。 獻呈不單是奉獻的心態及對上帝愛的回應, 也會看到上帝無微不至的祝福。 願主賜你們得太陽下的美果, 月光中的佳穀。( 申3 3 : 1 4 )
福音不可恥並滿有大能 – 馮葡枝傳道
近幾年很流行的「萬能K E Y 」, 就是「X X 可恥但很有用」, 如果我們不假分析, 照單全收, 以此作處世態度, 我很擔心我們已進入「無恥時代」; 因為我們願意因為「有用」, 就做盡「可恥」的事, 然後製出名句「雖然X X 可恥但很有用」, 效益大於道德也。 在聖經中我找不到可恥但有用的事, 反而找到不可恥亦滿有大能的事:「我不以福音為恥; 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 要救一切相信的, 先是猶太人, 後是希臘人。」( 羅1 : 1 6 ) 使徒保羅不以福音為恥, 他要宣講出來, 行出來, 活出來; 因他知道福音是救人的唯一方法, 是上帝的大能和衪的義— — 只要相信, 恩典便把罪赦免, 稱作義人。這福音的大能二千多年來也沒止息過, 沒有被擋下過, 直到今天你和我的身上。 今年門訓領人的火越燒越旺, 7 月中迎來第1 0 0 位新來賓之後, 8 月尾新來賓人數已突破1 7 0 , 很快我們便慶祝第2 0 0 位新來賓到來,…
二里路走完時的一個反思 – 陳健威牧師
由本年度年初開始, 教會因著推動門訓、裝修籌款、維修工程延遲、未能實體聚會( 疫情原因) 、教會財務壓力等因素下, 推動了一個禱告運動「走二里路」祈禱會, 每周三的下午一時至一時四十五分前, 由教牧同工們在網上作直播祈禱聚會, 經歷了接近半年多的時間, 8 月2 5 日「走二里路」最後一次祈禱會完結。上述等等因素在最後一次祈禱會時, 在神的幫助和看顧下, 不少已經解決過來, 未完成的也見到了亮光, 這一切是神的恩典! 一班教牧同工最為貼身感受到神的祝福和看顧。 每周的祈禱都提醒我們: 忍耐、倚靠、謙卑、等候。可能有些肢體這樣想: 「不需要祈禱, 這些問題都會解決。」我當然不會將祈禱會視為必然成功的因素, 但是只有做事而不祈禱, 這是教會的做事方法嗎? 細看上述的每個事情, 我想告訴您: 「對教會來說, 實在不易。」 禱告其實是一件甚麼事情? 不同人有不同的領會或詮釋, 但對於我來說, 禱告似是一個見證的過程, 多於祈求得著的結果。首先, 神是無所不知, 他的大能知道教會一切需要, 如馬太福音六章8 節: 「你們所需要的, 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其次, 禱告不單是我們倚靠神, 也是學習與神同工, 如林後六章1 – 2 節: 「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 不可白受他的恩典; 2 因為他說: 『在悅納的時候, 我應允了你; 在拯救的日子, 我幫助了你。』看哪, 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看哪, 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經文引導我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