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認定目標 《竭誠為主》

粵語廣播 認定目標 作者:章伯斯 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一20) 竭盡己心以成全主至高的旨意。[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耶穌要求我們凡事順服,若我們不肯順服,就必然會大大羞愧。保羅說:[我決志要竭盡所能,成全神至高的旨意。]要達到這個目標,是意志的問題。不是討價還價,理長論短,乃是意志的降服,是絕對的,不反悔的,對正要害的降服。但我們往往思前想后,諸多疑慮,過分自作主張,無法定意順服,而且還口稱是為了顧及別人的需要。我們揣摩測度,心想若順服了耶穌的呼召,會怎樣影響那些人;於是就告訴神說:[你知道我順服之後會有怎樣的後果?]只要持定目標,神是知道的。把所有顧慮都放下,單單來到神面前,存一個心志——[竭盡所能,完成神至高的旨意。] 為他的聖潔榮耀,不折不撓。[無論是生,是死,我全不介懷!](參21節)保羅立定心志,不讓任何事物阻攔他去成就神的旨意,是不折不扣地惟命是從。神行事的程序是我們再生命中有一個改變,因為神好好跟我們說的時候,我們多半不理睬。他於是把我們帶到一個地步,叫我們竭誠為他,那時我們就開始掙扎(原文作爭辯);然後,他造一個非忍受可以控制的局面,叫我們必須下一個決定——或順命或逆命。從這裏開始,決定性的分界線就產生了。 假若神生命的改變臨到逆,你只要絕對的,毫不反悔的順服。 祈禱◆主啊,我何等渴望藉着你能力的驅策、你恩典的撫摸,和你聖靈的感動,帶領我與你面對面。為著我的遲緩,要那麼久才對某些事情有所醒悟,我祈求你的寬恕。 365天逐章讀完一遍聖經 今日讀經:創世記1-3  

竭誠為主簡介

內容簡介 你是否每日都有靈修?你是否在靈修中與神有親密而甜美的相交?現在的信徒過分注重主觀式、默想式,甚至是隨意發揮式的靈修,這使人在靈修中嘗不到主恩的滋味,也使靈修難於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章伯斯這本經典的靈修作品堅持救贖的客觀性與真理性,提醒我們信仰的根基和經歷神的同在的意義。這些都藏在這本充滿古舊信息的靈修作品中,也显示在十字架上帶着釘痕的手上,每一天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使我們心靈得醫治,生命得動力。 作者簡介 《竭誠為主》作者奧斯瓦德和比迪·章伯斯 奧斯瓦德·章伯斯1874年出生於蘇格蘭,在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在他22歲那年,他感到上帝在呼召他成為一位傳道人,雖然他很有文藝天賦。在都倫的一所很小的神學院學習和教書之後,他搬到了一個宣教機構,這個機構的宣教範圍覆蓋英國、美國和日本。1908年,奧斯瓦德·章伯斯登上開往美國的輪船。他被請求照看一位年輕的女士,她也正要去美國找工作和冒險。 格特魯德·赫伯斯(其後成為了章伯斯太太)在童年時每年都要受支氣管炎之苦。她很早就離開了學校在家幫助母親,好讓她的姐姐和哥哥繼續學業。她學會了皮特曼速記法,那時她已經有足夠年齡可以全時間工作。她可以每分鐘250個字的驚人速度進行聽寫–這超過了大多數人談話的速度!此刻在1908年,她登上了一艘開往美國的輪船,並認識了一位激起她興趣的男士。 當旅行結束時,他們雖然分開了,卻開始了給對方寫信。他們很快意識到他們對對方有着很深的感情,最後在1910年結婚了。 儘管他們都感到是上帝的旨意要他們開始一個聖經學校,但最初的時候卻看起來不像。奧斯瓦德在好幾個地方教課,而比迪(奧斯瓦德給他妻子起的昵稱)為他的講課做速記。他們意識到至少他們還可以在一起授課。 1910年12月初,在倫敦克拉彭地區的Northside,有一間大房子可供使用。事情發展很快,在很短的時間內,奧斯瓦德和比迪就搬進去,準備好歡迎第一批定居的學生。 比迪也歡迎很多宣教士和來訪者到她家裡,她的家總是歡迎那些需要休息和恢復的人。這個服侍一直延續了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奧斯瓦德開始感覺上帝在呼召他繼續前行。那時他在想如何服侍他的國家。他的禱告是“主啊,我為著我所在的這個地方感謝你,但在我裏面開始有了一個疑問–這是你給我的地方嗎?緊緊抓住我以遵行你的旨意吧。這可能只不過是我心裏的不平靜;如果是這樣,請安靜我,使我得到力量,不因為懷疑你而得罪你。” 在這件事上聽到上帝的呼召,他於1915年10月離開了倫敦,成為了在埃及的軍隊的隨軍牧師。1915年12月,比迪和他們兩歲半的女兒,凱瑟琳,也跟了來。 比迪很快就開展了她的護理服侍,奧斯瓦德繼續他在軍隊的教導服侍。經過了開始的懷疑之後,士兵們很快就開始愛戴和尊敬章伯斯一家人了。 1917年,章伯斯死於切除闌尾后的併發症。他的妻子從家裡發回他在英國的家人的電報只是簡單的說:“奧斯瓦德,與祂同在了。”100人護送載着棺材的炮車,軍官們作搬運者。他們在整個葬禮把槍反轉過來,作為對這位深受人愛戴和尊重的人的一份特別緻敬。比迪在葬禮中所選的歌是“我要向山舉目”。 比迪帶着4歲大的女兒凱瑟琳回到英格蘭。她最後定居在倫敦,開始整理她的筆記的艱苦工作――這筆記記錄了在他們結婚生活期間她丈夫的演講。她開始將這些整理的筆記送給她的朋友和熟人――任何一個索要的人。這些小冊子被裝訂成書,最終奧斯瓦德·章伯斯出版社誕生了。 《竭誠為主》於1923年第一次印刷,從那以後不斷付印。成千上萬的人在定期讀這本每日靈修書時得到祝福、受到挑戰。 比迪於1966年逝世,她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上帝交付給她的服侍,。奧斯瓦德·章伯斯出版協會努力繼續這一服侍。

洗禮的意義 – 范麗琴傳道

元福教會通常一年安排了兩次在復活節和聖誕節的洗禮。許多人對洗禮可能不太暸解,以為它可有可無,或者這只是個加入教會的儀式。其實,洗禮或叫浸禮(Baptism)雖是一種宗教儀式,卻是基督教的重要聖禮之一,意義重大。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耶穌吩咐門徒奉祂的名施洗,而初期教會使徒則為信徒施洗。洗禮是上帝與人所立恩典之約的記號和印證。 透過洗禮,受洗者以信心作出生命的告白,公開承認決意離開罪惡,悔改歸主,以耶穌作為他生命的救主,並表明自己無論在甚麼境況,或順或逆,都願意一生委身跟隨耶穌。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6:3-4)信徒藉洗禮與與主同死同復活,與主耶穌聯合,不必再受罪的轄制,有內在生命的更新,並持續不斷學習為主而活的人生,活出主基督榮耀的樣式。 其次,信徒受洗歸入基督,就是歸入基督的身體,即是作出歸入教會的行動。我們連首於基督,是一群上帝的子民,作為祂的兒女,在教會內肢體彼此相愛及關懷,在主的愛激勵下學習成長服侍主,又互相服侍。願藉著今天的洗禮,讓我們再次被提醒,並求主賜福今天的受洗者,在主的恩典下,愛主愛人,活出精彩豐盛的生命。

聖誕快樂! – 方國成牧師博士

教會傳統視十二月第三個主日為將臨期的「喜樂主日」,為迎接主的降生和再來預備自己的重心從勸勉基督徒警醒不倦、等候人子從天降臨,轉為準備歡欣慶祝、紀念耶穌基督誕生於歷史之中。我們理應歡慶喜樂,然而;捫心自問,今天我們喜樂真正的緣由是什麼呢? 在十二月;整個世界安排了各樣的活動和節目預備節日的來臨,但聖誕節已變成了世人準備消費、享樂、甚至狂歡,以及商人抓住商機的日子。有些本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為了迎合世界的潮流,刻意淡化基督為世人降生帶來救恩的涵義,立法禁止在公眾場所展示「聖誕快樂」的祝賀詞,改以「節日快樂」等中性字眼取而代之。 作為主的門徒不禁疑惑,為何一個充滿宗教色彩的節日,歡渡節期的人卻不對節日背後的意義生發好奇,卻接納坐在會飛的鹿車、送禮物的老人、裝飾華麗的塑膠松樹、瘋狂消費、狂歡派對、出國渡假等節目來解釋它的意義。似乎未認識神的世人要借著盡情歡樂,從無盡的疫情令人與人無奈隔離之中,作報復式的享樂、暫時撫慰在生活中的種種愁苦、釋放壓力。背後彷彿好像有一股不能解釋的勢力和無形的手刻意要人不去知、不去想也不要去問這節日的真正來由。 然而,這日子正是最佳的時機,讓基督的門徒使人認識聖誕真正的意義,為我們所信的作見證;是因為基督為我們降生,我們人生所有的盼望惟有在基督裡才得以完滿,他是我們所有人的救主。正如舊約先知所預言的已成就:「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生的父、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6)」 故此,我們除了慶賀他為我們道成肉身,更必須帶著熱切和喜樂將這大喜的信息傳揚開去。十二月廿四日平安夜當晚六時,教會將舉辦「平安夜音樂晚會」一個具有佈道性質的聚會。除了佈道信息外,各牧區家和事工正密鑼緊鼓,秘密練兵,到時施展渾身解數將福音表達出來,甚或你也是其中一份子。我鼓勵你廣邀親朋好友、坊眾來欣賞這個為主而傾出的精彩晚上 。 翌日十二月廿五日聖誕浸禮主日;我們將有十七位弟兄姊妹在這個充滿紀念價值的日子受浸,加入教會,歸入基督;在上帝、天使、世人和撒旦面前承認耶穌基督是他們的救主、人生的主宰。他們的生命和見證就是最好的福音信息,讓世人看得見、聽到見、感受得到耶穌基督仍然活著、仍然拯救、仍然掌管的明證。請你務必出席,更鼓勵你邀請親朋好友出席,以我們對主耶穌敬拜的熱情感染新來賓,融化寒冬,讓世人發現和認識這位永活全能的真神!歡渡真正的聖誕快樂!

尊你的名為聖 – 黃慧英傳道

續上文分享《主禱文》第一句「我們在天上的父」,這一句連繫於整體主禱文的核心。緊接下來「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10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尊你的名為聖」並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為口頭上的「稱頌」或是「讚美」,而是表達我們必須以日常生活行為來「尊」天父的名「為聖」。然而我們會想到什麼是「尊」天父的「名」「為聖」?原文中並沒有相等於「尊」一詞,它跟中文的「尊」與「尊重」有近似的意思。詩篇103篇1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裏面的,都要稱頌他的聖名!」詩人將「敬拜」上帝和「當歌頌他名的榮耀」放在一起。而主禱文中「尊」與「敬拜」上帝,以及「稱頌」祂名為聖也是同一個意思的。 耶穌教導門徒主禱文是先要他們先認識禱告的對象「我們在天上的父」並必須以祂為敬拜的對象。而當我們稱祂為「天父」就必須以我們的生命及日常生活來「尊」天父的名為聖。跟隨著引領我們進入下一句「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當時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在羅馬政府的逼迫底下,生活得戰戰兢兢。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令他們對行上帝的旨意就更加強烈。 願你的國降臨中的「國」更是將「我們在天上的父」加深了一層意義。「國」意味著「王」而「王」意味著「權柄」。然而國同旨意在當時第一世紀是有顛覆羅馬帝國的權柄和旨意的含意,信徒只有一個選擇,崇拜羅馬帝皇而拒絕上帝,或是崇拜上帝而拒絕羅馬皇帝,他們要持守信仰並明白所處的情況是暫時的,天上即天國也非遙不可及,而是隨時能夠降臨在人間。他們應該透過這一個禱告持續的祈求天父的國降臨,這也是對那些心灰意冷的信徒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因天父的國代表了祂的統治、權柄、公義,以及盼望。而信徒只要忠誠於「天父」就是忠誠於祂的國。 總括來說,上帝的國是一個與世上不一樣的國度,它是由「天父」所統治及以祂的旨意被管理。當我們稱呼上帝為天父時,乃成為上帝與人類和好的一道橋樑。好叫普世的人能一起聚集,同聲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同時在面對今世人生種種不似如期的狀況時,我們更必須轉向在天上的父,使我們更有盼望地祈求祂的國降臨,並等候祂的旨意在地上運行。求主幫助及指引我們能讓祂那行在天上的旨意透過我們得以行在地上。 求主幫助及指引我們能讓祂那行在天上的旨意透過我們得以行在地上。

生命工程-佈道與栽培 – 古藹文傳道

教會十一月完成MBTI及傳福音的課堂,除了使我們更多認識自己之外,還幫助我們多一種向度傳福音,就是更人性化的從溝通、話題、決志等內容留意人的性格不同需要,務求所講的訊息使對方容易聽得入心接受福音。更令人欣賞的是講員身體力行竭而不捨,竭盡所能實踐「閒場佈福」 的魄力,感染和激勵不少弟兄姊妹傳福音的心,實在令人敬佩。 為延續佈道和傳福音的熱情,十二月是充滿濃厚節日氣氛的日子,大家不妨相約一次小組走到街上、公園、屋村,藉著節日氣氛成為接觸街方佈道福音的話題,將課堂學到的技巧和知識繼續在各個「閒場」發揮應用,把耶穌的救恩介紹人認識,讓耶穌的真光和平安充滿在我們社區的人當中。 有人傳福音也需要有人悉心的栽培,如果教會無足夠的人照顧和栽培初信者,無論傳福音帶來幾多生命果子,這些初信者未必能夠在教會健康成長,更可惜的是他們會容易流失離開教會。如何使每個初信者在教會持續成長?實在有賴各弟兄姊妹願意共同承擔栽培、關顧、同行的工作。因為栽培所用的心機和時間非一人可獨力承擔。歌羅西書1:28-29保羅提到:「因此,我們向所有的人傳揚基督,用各樣的智慧勸誡大家,為要把每一個人帶到上帝面前,成為成熟的基督徒。為要達成這個目的,我運用基督賜給我的大能力,不辭勞苦,竭力工作。」上帝重視個別的生命與祂之間關係的深化,也希望我們竭力把人帶到上帝面前,像保羅竭盡所能建立成熟的生命。 生命工程只有開始沒有完結,佈道是第一步,初信栽培是第二步,門徒訓練是第三步,初信栽培是佈道的後衛,門訓的前鋒,在生命工程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呼籲更多弟兄姊妹願意加入初信栽培的事奉,一方面可幫助初信者建立穩固的根基,另一方面也經歷自我生命的提升,因為生命真的會影響生命,對人有要求時,對自己也先要有要求;要人有生命的體驗,自己也先要有生命的成長及品格的提升。願我們彼此配搭積極傳福音領人歸主同時也要建立成熟的生命,一齊體驗生命成長的滿足,討主的悅納和稱讚。

本週崇拜

日期:2023年11月26日 講員:何景昕傳道 講題:彰顯—耶穌外傳  或按以下連結觀看直播: https://youtube.com/live/mhsjwMJYd5E   經文:約1: 6-8, 19-28 6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7這人來是為了作見證,是為那光作見證,要使眾人藉著他而信。8他不是那光,而是要為那光作見證。 19這是約翰的見證: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裏去問他:「你是誰?」20他就承認,並不隱瞞,承認說:「我不是基督。」21他們又問他:「那麼,你是誰?是以利亞嗎?」他說:「我不是。」「是那位先知嗎?」他回答:「不是。」22於是他們對他說:「你到底是誰,好讓我們回覆差我們來的人。你說,你自己是誰?」23他說:「我就是那在曠野呼喊的聲音:修直主的道。」正如以賽亞先知所說的。24那些人是法利賽人差來的。25他們就問他:「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位先知,那麼,你為甚麼施洗呢?」26約翰回答:「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27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28這些事發生在約旦河東邊的伯大尼,約翰施洗的地方。 大綱 引言 一、施洗約翰是神所差遣的(6節) 二、他的使命是為光作見證(7~8節) 三、他不充當是基督及先知(19~21節) 四、他表明自己的任務—先鋒(23節) 五、他謙卑地向人顯明基督(26~27節) 反思行道: 1. 我們有什麼身份?我們的見證及榜樣又如何? 2. 我們如何尊耶穌基督為我們的君王? 3. 如何為這「光」作見證? 4. 施洗約翰的見證又對你有什麼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