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圓佈道會 – 范麗琴傳道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1:3-5) 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為甚麼能讓保羅如此感恩和歡喜呢? 腓1:5說:「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頭一天」,就是腓立比人接受福音的那一天。「直到如今」,就是保羅寫此書信的時候,據推算大約有十二年之久。為甚麼他們能如此堅持呢?因為「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意思就是「一同參與、支持並推展福音的事工」。腓立比信徒不但自己傳揚福音,他們也藉著財物的餽送、施與、關懷和代禱,參與保羅傳揚福音的行動。 今天作為信徒,我們同樣都需要為著福音「同心合意」。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某人坐船,失足跌了落水。同船的人看見,就大聲叫起來。有些喊:「救命!救命!」有些喊:「停船!停船!」有些喊:「放繩!放繩!」更有些熱烈的大喊:「一齊來!一齊來!」人人都是「說」去救人,但卻沒有一人下水救人。因此,那人就在眾人的呼救聲中沒命了! 神愛你和我,愛你身邊的肢體,祂更希望在救恩門外的人也能認識祂。弟兄姊妹,面對這麼大的禾場,我們又豈敢坐視不理?豈敢怠慢呢?讓我們效法主耶穌,看重人的靈魂,一生一世為主所用。鼓勵你為福音對象禱告,並勇敢邀請他們參與10月16日主日同心圓的佈道會,讓我們能互相配搭,為神的國度而努力,立定心志「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以基督的心為心!

如火挑旺起來 – 古藹文傳道

「如火挑旺起來」是保羅提醒提摩太昔日領受的恩賜要「重新點燃」或者是「保持旺盛的火焰」,意思是恩賜要不斷運用,如火需要不斷挑旺一樣。火若不挑旺,就會逐漸轉弱,甚至熄滅。不要以為保羅認爲提摩太失去了起初的熱心,只是就像一般基督徒一樣,也需要鼓勵來保持心裡火熱。   神的恩賜不單是天生的能力,而是有聖靈在當中運行,這些恩賜是在每個跟從主的門徒裡面。我們知道眞正神的禮物是內住的恩典,而不是外在的工作。我們每一個服事神的人都有足夠的恩典支取恩賜,發揮他的召命。不管多麼小的事工,神都會給他合宜的恩賜去完成被差遣的工作。   昔日提摩太所領受的恩賜今日我們同樣也領受,就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剛強的心,並非指我們具有強烈的個性,而是在使用恩賜的時候,發揮剛強堅毅的能力。就算一個軟弱的人聖靈的能力會使他剛強起來,去完成神呼召要他完成的艱難使命。 仁愛的心,對每一個基督徒都是不可缺少的,保羅時常提醒我們無論服事多麼出色但沒有愛,只是鳴的鑼響的鈸一樣對人毫無益處。 謹守的心同樣重要,想要求別人,首先要要求自己。保羅心中所想的不只自我努力,自我節制和保持謙卑靠神的心亦是神的恩賜。   為何領受神的恩賜要常保持旺盛的火焰? 是爲了福音的緣故,我們要隨時準備承受別人所受的苦難,意思是「擔起自己被苦待的分」。保羅是鼓勵提摩太預備心靈,來分擔保羅在傳福音的事或完成神所賜的召命上所受的苦難。分擔苦難絕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唯有依靠神的恩典和恩賜就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來勝過一切困境、艱難和挑戰。雖然為主的福音會受苦,但保羅說:「我們這短暫而輕微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   在傳福音的召命上讓我們調校好受苦的心志,我們已經領受神的恩賜並要常常如火挑旺起來,為福音的緣故準備好承受這短暫而輕微的苦楚,為主的福音打美好的勝仗。

重燃愛火・重新得力 – 方國成牧師博士

這是剛過去主日以及九月份祈禱會的主題,會後有不少肢體前來作出積極回應;甚或神對他們親自說話、甚或經歷了聖靈的更新、醫治和釋放。感謝主!正如我在不同場合分享,上周是忙碌的一周,會議緊接會議、連續兩天進行策略會議,計劃教會明年的發展。與此同時要預備青崇和主日信息,體力和心力的消耗程度可想而知。假如在領會中帶來了美好的果效,這一切肯定是聖靈大能的作為,為的是恢復我們對主耶穌起初那份簡單純粹的「愛」(agape),並要恢復我們屬靈的力量。   談到重新得力;不願意你錯過了我在祈禱會上分享的一段經文:「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28-31)」   先知指出神是不會疲乏和困倦的,但人作為血肉之軀,在無盡的抗疫和外在環境的種種限制中,難免有感到疲倦乏力的時候。在乏力之時,或會對某些重要事情加以逃避或拖延。這種乏力感甚至不是體力上,而是心靈上的疲倦。經文中「疲乏」(yaaph)意指本身既有力量的失去,「困倦」(yaga)意指人生中勞累所導致的衰竭。即使強如年青人,血氣方剛,如日中天,還需承認與生俱來的力量是不可靠的;生命中的熱誠、幹勁、動力也有可能失去,而且失去得很快、很盡,如經文所記:「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有譯本翻譯為「也會一蹶不振」)。   然而;當人明白自己本質上的軟弱,承認總有疲乏困倦的時候,願意在神面前謙卑等候,神樂意將祂的力量賜予我們。等候神絕非消極的等待,乃指對神積極的尋求。不同譯本把「等候」譯作「倚靠」、「仰望」等,但「等候」的原文(qavah)字根有綑綁在一起的意思。當我們連結於神這個生命的源頭,像枝子連於葡萄樹,神的生命與力量自然會流進我們裡面。「從新」(chalaph)有更換之意。在等候神從新得力的過程中,神並非補充我們天然人力量的不足,而是將我們天然人的力量取去,換上他自己屬靈的力量。   弟兄姊妹,有沒有曾經在敬拜、禱告和等侯中經歷過一種力量突然恢復的經驗?這是一個相當突然和急劇的轉變,得力的歷程不是從行走到奔跑再展翅,而是從展翅再奔跑然後行走。在等候中突然得到力量,如鷹展翅進到神的同在中經歷神,然後再為神在世間奔跑與行走,宣揚祂的美善,成就祂對教會祝福服侍世界的心意與計劃。

Be Still and Know that I am God – 黃慧英傳道

在忙碌的生活底下,今天我們都活在一個疲憊的世代,盼望尋求工作之外的休息或是娛樂,希望藉以可重整身心。在疫情狀況持續的情況下,我們都已失去了出走的機會,然而同時亦流行了另一種本地旅行模式「Staycation」。不過無論是那種形式的娛樂,或許只能帶給我們身心短暫的快樂及鬆弛。 學者認為上帝設立安息日並不是代表祂真的需要休息,而是上帝為一切受造物提供了一個休息與工作的節奏。目的是使我們可以的身心靈得到深切的需要,所以真正的安息或是休息並不是叫我們花時間或是金錢在尋找短暫的快樂或是鬆弛。安息日重要的意義不單是我們按上帝的吩咐在那天「分別為聖」敬拜上帝,然而更是在當日讓人發現上帝的工作,重新被提醒祂是你一切生活中的上帝,並且也是安穩在基督裡。 詩篇46篇10節:「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英文譯本「Be still and know that I am God」。Still 原文的意思是放手、住手;經文的意思是請你放手,要知道我是你的神。守安息日並不是叫我們什麼也不做,而是叫我們在日常生活上停下來去認清一個重要的事實,以及重新地宣認祂是你一切生活的上帝。不要容易落入守安息日只是一個習慣或是成為要求,唔返教會唔習慣或是感到不自在,而要好好守住返教會的初心是分別為聖,是上帝的吩咐,並在當天被祂去提醒重整生活次序的輕重。尤其在我們生活上感到心力交瘁時,更是要學習用宏觀的角度以上帝的眼光回望自己,在其中尋找生活上哪部分包含上帝的意義,哪部分被上帝提醒要收手,停下來交給祂掌管。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但願弟兄姊妹在這疲憊抗疫的世代中,靠著主賜予的平安,能在生活上常常發現上帝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