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聖經容易嗎? 在行動及心志上是容易的。只要定下目標, 用「心」靠主耶穌去實踐, 相信大家都能經驗到。然而, 聖經並不是真的那麼容易理解的, 因為聖經是一本古代作品,有不少難解的內容。在早陣子的「解經會」中, 面對難解的經文, 我們明白到聖經是需要查考及研究。查經認識到聖經寫作時的文化與處境, 細心觀察上下文, 助我們閱讀及解釋聖經, 也能更準確地行道實踐。 「觀察」是第一步, 除了經節中字面的理解, 更重要是留意經文中帶出的信息。參考記者採訪前的準備, 他們會先蒐集有關受訪者的資料及背景,也要清楚是次訪問的目的及採訪重點。記者會用「6 何」: 「何地? 何時? 何人? 何事? 為何? 及如何? 」, 用這用「6 何」來定下採訪的問題, 避免偏離了採訪的核心內容。同樣, 我們在查經時可用「6何」發問, 用作「觀察」及找出經文中的資料, 寫作目的, 背景與重點。 「觀察」後需要整理及綜合分析, 基於這些信息再作深入理解, 找出經文的含義, 這就是「解釋」的過程, 這是查經第二步。 第三步便可以問經節中的信息與我有什麼關係, 有何意義呢? 進深思考並聯想到經文中的信息教導, 應如何在生活中實踐, 這是行道「應用」。「觀察」O b s e r v a t i o n , 「解釋」I n t e…
Month: May 2021
兩堂崇拜我思 – 馮葡枝傳道
4 月初的復活節主日開始, 政府放寬宗教聚會, 意味著教會可以恢復實體聚會, 但條例同時只限聚會場所三成的入座率。消息聽罷, 一方面興奮, 但一方面也為小型堂會擔心, 三成入座率即是很多小型堂會的禮堂只能坐三數十人,怎能滿足需要呢? 幸而元福的大禮堂有五百多個坐位, 三成入座即是一百六十多人, 是四五間小型堂會的容量了, 但也不能應付我們所需, 所以教牧們一致認為有需要加開一場崇拜分流人數。 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 就是教會一堂接一堂, 人流如鯽的景況, 縱然不是真的, 但也能讓弟兄姊妹們體驗一下「興旺」的氣氛, 我說是千金難買的。 當然, 兩堂崇拜的背後, 是有很多團隊在多走一里路的付出, 在時間體力上都要面對急劇的需求改變。所以, 今天借大家的讚賞來肯定他們的服侍, 當你接觸到他們時, 不妨講聲: 事奉者們, 辛苦了! 另外我也發覺會前會後能接觸大家的時間少了, 因為大家都在趕下一場, 能留在大禮堂的時間不多; 所以小組在這時間就發揮作用, 接觸每一個人, 不讓他們一個人來, 一個人走。 最後感恩的是, 至實體崇拜恢復開始,每週都有新來賓出席( 至今已有四十位新來賓出席) , 這也是我們今年門訓目標之一: 領人。我們已準備好, 當新來 賓出席人數達一百人時, 我們就慶祝一下, 形式如何? 賣個關子, 一同努力也 一同期待吧!
警醒候主,同心建造 – 劉愛琳姑娘
保羅在第二次佈道旅程中建立了帖撒羅尼迦教會。他寫信讚賞教會在面臨逼迫時所表現的信心, 又安慰他們, 提醒他們繼續盼望救主再來, 時刻警醒及如何常作準備。保羅非常關心教會, 差派提摩太鼓勵教會有更大的信心, 跟着鼓勵信徒要在日常生活上討神喜悅, 彼此相愛。 其中五章1 1 – 2 2 提醒教會肢體怎樣彼此建立: 彼此勸慰、建立 向別人表達欣賞、勸勉 敬重領袖 與領袖攜手合作 尊重領袖 表達支持及欣賞付出 彼此和睦 與別人和諧相處 警戒懶惰的人 鼓勵沒有崗位的人參與服侍 安慰膽怯的人 鼓勵同行 扶助軟弱的人 支持代求 保持耐性 多做默觀安靜省思,心境平靜,忍耐到底 不要以惡報惡 不報復,只追求良善 常常喜樂 知道上帝仍然掌權 不斷禱告 彼此代求,仰望上帝 凡事謝恩 數算你有的,不是你沒有的,每天感恩 不消滅聖靈的感動 順從聖靈的引導做每個決定,活好每一天 不藐視先知講道 拒絕錯謬,尋求真理 遠離惡事 離開絆倒你的人和事 當你感到灰心失望、痛苦難當時, 希望保羅對信徒的提醒, 成為我們的幫助!
母親快樂 – 何景昕傳道
願你的父母歡喜, 願那生你的母親快樂。( 箴2 3 : 2 5 ) 據文獻最早的母親節源於古希臘, 到了1 7 世紀, 有英國教會以此表達尊敬耶穌的母親— 馬利亞, 而美國母親節的典故是由瑪莉( A n n a M a r i eJ a r v i s ) 發起, 她終身未婚也沒有當過母親, 但是非常感激母親多年來照顧, 在記念自己已故母親的同時, 也提出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無私奉獻的母親們, 瑪莉與朋友四處向國會議員等提議, 把五月第二個週日定為母親節的想法, 幾年間擴展至整個美國。1 9 1 3 年國會確定將每年5 月的第二個週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 以表達對母親的尊敬, 而康乃馨也是源於瑪莉的母親生前最愛的花, 於是也順應成了母親節的象徵。雖然其他國家的母親節分別定在不同日子, 但幾乎全世界都會對母親節賦予肯定及尊敬的。 當人越來越重視這個節日, 商家們也不得不把母親節看為產品促銷的節日, 有美國組織調查, 每年單是購買母親節禮物, 合共花費約2 0 0 億美元以上。一般而言,…
讀經的藝術 – 陳健威牧師
正如著名聖經學者布魯斯( F . F . B r u c e )所言: 「許多人覺得應該讀聖經, 然而當他們試著讀的時候, 卻發現沒有得到什麼益處。就像那位從耶路撒冷返鄉的衣索匹亞太監要了解以賽亞書一樣, 他們發覺若沒有人給與指引,便無法明白所讀經文的意義。」 每個人讀聖經都有不同目的, 有些人視讀經為靈修( 普遍信徒想法) ; 有些人視讀經為研經( 一般領袖及傳道人想法) , 為了更明白神的心意; 有些人視讀經為服從聖經( 這是我的想法) , 不只是閱讀或研究而已。 然而, 教會推動門徒訓練的讀經運動, 目的都不只限於上述看法。一年讀完聖經一次, 有三個基本意義: 1 . 基督徒人生中可讀完/ 聽過一次聖經。( 假若您未看過/ 聽過一次聖經) 2 . 與元福肢體一起在一年裡讀完/ 聽過一次聖經。 3 . 發現讀經之外, 還要了解聖經內容, 最後是服從聖經。 回顧讀經運動已經推動了四個月, 大家可能已經體會讀經以外, 更發現不少經文的內容不易明白, 想著尋找經文的原意或意思。若您有這種困惑,代表您已經進入讀經的另一層面– 解經的進求( e x e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