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義工研討關懷受情緒困擾者所遇到的難處,發現「聆聽」是最困難的。在聆聽事主分享的過程中,聽者的想法及意見同時不斷湧現,更急不及待希望表達,回應當事人。 例如當事人正分享自己患病的痛苦及感受,聽者卻立刻表達自己相同的患病經歷,並分享如何藉各種方法得到醫治。 義工本身希望把自身經歷分享,讓當事人感到共鳴,並盡快提供具體方法。可惜過程中當時人未能感到被「聆聽」,卻換來「被教導」,有時更會感到被忽略或不被接納。 聆聽的重要,不只在於運用技巧去聆聽別人。 更確切地,在聆聽過程中我們需要:聆聽、聆聽,再聆聽。 1) 聆聽理解:聆聽要真正讓當事人感到被理解,聽者先要有非批判性聆聽的態度,要盡力專注、有耐性、接納並不妄加評論地去聆聽對方,用心地去理解當事人的經歷及感受,讓當事人能抒發其感受與想法。 2) 聆聽自己:為何聆聽別人的過程當中,聽者會有感想與意見回應呢?這可以是因為聆聽者本身自己也很有需要,自己對某種的情境、經歷或人與事有很多感想,而且一直沒有確認及表達。要留意在聆聽別人時所呈現的內裏感受,接觸及聆聽自己的反應。 3) 聆聽上主:當能夠發現自己的需要時,我們可以先與自己同步,更能把內心的真我與主相遇。禱告是一個聆聽上主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你能夠更深入察覺到上主一切奇妙並意想不到的作為,祂在你一生中的心意。能夠聆聽到主的心意,你會感到主的接納,也能接納自己。
Month: July 2019
羅騰樹下 何烈山上 – 馮葡枝傳道
列王記上18章記載以利亞要求以色到王亞哈讓他在迦密山上以一敵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各自獻祭予耶和華及巴力,條件是都不點火,看誰的神降火在祭壇上回應,讓亞哈王民眾知道耶和華還是巴力才是真神。耶和華顯神跡回應,降火燒盡了濕透的祭物和柴,眾民宣認耶和華是神,及後更把四百五十名巴力先知殺了,埋下19章耶洗別追殺以利亞的殺機。 19章便講述以利亞因害怕而逃命的心路歷程。他在曠野跑了一日路程,身心俱疲,因為自覺失敗及無力感,在一棵羅騰樹下向上帝求死。便在那裡躺下,或許他希望一睡不起,息勞歸主去了。 但天使拍醒他,預備了水和餅服侍以利亞疲憊的身體,如此睡醒又食兩次之多。並告訴以利亞以後要走的路還多,需要好好調適身心。以利亞體力復原,走了四十天去到何烈山。 在何烈山上,上帝兩次問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兩次以利亞都回答他因為為上帝大發熱心,亦只得自己面對邪惡,更落得被追殺的下場… 以利亞感覺自己出盡全力大對抗巴力先知,最後都改變不了當權者亞哈及他妻子耶洗別的心,為著被殺的巴力先知追殺他,以利亞心中充滿害怕、無力和埋怨。 如果事情停在這裡,未免太無望了,怪不得以利亞要求死來解脫;但上帝在何烈山兩問以利亞之後,告訴以利亞一個自己也沒想過的消息:就是以利亞並不孤單,不用絕望埋怨求死,就是上帝預備了七千人在信仰上與以利亞一樣敬畏上帝,沒有向巴力屈膝。 所以,無論你今天因任何事情失望、無力、可能是因為用盡了一切人的方法仍未達成;但上帝在我們的能力以外,為了衪的國度,為了我們,預備了出路,預備了方法,起來吧,以後要走的路還多。
還看下一代 – 古藹文傳道
「還看下一代」是楊牧谷牧師在1995年寫給自己兒女(80後)的一本書,初版在2010年面世。書名的意思是以積極等待的心,迎接下一代登上領導地位時,所帶來比上一代更精彩的世界。雖然本書由寫作到現在已超過二十多年時間,但是內容絕對適合現今的年青人及希望了解和關心下一代的成年人閱讀。本書對我有以下的提醒想跟大家分享。 我們對年青人的形象容易受傳媒的以偏概全,嘩眾取寵的報導影響。媒體基於新聞價值市場導向因素,會用較多的篇幅去為年青一代加上負面標籤。例如年青人常被形容為不願捱、怕蝕底、自私、脆弱、沉迷打機、EQ低不能接受壓力、無人生目標等等,影響讀者不自覺地對年青人形成的偏差印象,以為今日的年青人都是這樣。因這偏差印象造成預期心理,成年人對年青人不會寄予厚望,而年青人因為被標籤被看低,做事會採取得過且過的態度。 到底我們明白年青人有幾多呢?為了對年青人有更多的了解,我們必須投放時間認真聆聽他們心聲,嘗試從他們角度來了解他們,要破除一切主觀的標籤及少作批評,對年青人來說被聆聽,有人願意接納包容自己是非常重要。最好不時留意一些學者對時下年青人的科學研究和分析,幫助我們以正面和客觀掌握年青人的心態和想法。一些西方對「網絡世代」的研究指出,他們的特性是生活在網上、愛自由、不喜歡被灌輸資訊,愛自行探索知識、喜歡協作分享、樂於參與、熱愛創新、追求獨特生活品味和媒體使用多面化。他們會成為職場、市場、教育及政治改革的推動者。1 末世一向給人一種世界末日悲觀的感覺,但是楊牧師用燉湯來比喻年青人在末世的盼望。燉湯越接近完成時,內裡是沸騰不息,外面是香味四溢,燉湯的完成好比天國在地的降臨,耶穌救世計劃的成就,下一代比上一代更接近成就的時刻,這是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的時代,主耶穌需要更多人來完成最後的工程(主耶穌聘葡萄園園丁的比喻 太20:1-10),祂會有非凡的呼召,也有非凡的恩賜。這是從末世的角度來看下一代所帶來的盼望。 既知道主耶穌對下一代要行大事,作為肉身的或者屬靈的父母有管家的責任,將主耶穌所託付的兒女好好照顧和培育。受托的目的就是將兒女的優質引帶出來,相信「上帝產品,必屬佳品」,給時間他們成長,要相信下一代的世界不是我們世界的翻版,他們的世界會比我們的更精彩,我們可以幫助他們開創自己的新世界。盼望作為上一代的以積極等待的心迎接下一代所創建的世界。 1 Don Tapscott,Grown Up Digital: 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 World,McGraw-Hill Education – Europe,2008。
傳福音你不能錯過 – 黎汝富牧師
今天活著的人,都有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有人認為自由最重要,有人花一生追求財富、知識,有人得生活安定就可以足夠,有人話活得有意義才有價值…等等。實在大家的價值觀分歧都很大,差距也很遠。人離開上帝價值就變得很自我,很個人化。未認識耶穌的人,答案是沒有肯定的。 對於基督問我們存在的價值?答案就自然以上帝為人設立的目標:「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14:8)人生存的價值是為主而活。 如何為主而活呢?聖經指出我們是被選召當祭司:「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所以,我們事奉主,成為人與神中間的祭司職份,是上帝的心意。祭司是做什麼工作? 根據聖經舊約祭司作為神和人的中保:為神的子民獻贖罪祭、感恩祭、代禱、服侍聖殿的運作等等。獻祭:祭司們負責搬柴、扇火、料理牲畜、清潔、把牲口宰殺切肉、運送等等。整個獻祭過程需要不少的祭司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雖然有些是很粗重的工作,但祭司在神的心中是一樣尊貴的職份。同樣元福是神的聖殿,我們一起宣揚基督,每週把不少的人 帶到教會親近上帝。這祭司工作把本來受詛咒的生命,運用福音大能使生命接駁永生,這是最有價值的工作。看見人生命的改變,這些成果都歸功於每一個熱心的弟兄姊妹,因你們盡了祭司職份,將上帝交於你身邊的人帶到主前,將來必得上帝的賞賜。我們擁有一群充滿熱誠事奉上帝的群體,並且是永恒事奉,真是難能可貴。傳福音的教會是上帝所喜悅的人。 我們需要更多的信徒來參與傳福音的工作,今年下半年是傳福音的季節,有機會為神獻上力量的時間,與小組眾人齊心宣揚傳 福音、建立教會。你是不能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