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2 日將是聖灰日, 也是進入4 0 天大齋期的開始。若在這裡再說大齋期是基督教重要的節期, 我想也沒有這必要了。教會多年來一同讓弟兄姊妹參與其中, 應該從中領會了不少, 反而值得深思是︰ 藉參與大齋期在禱告中可以蒙主保守健康、工作順利? 專注在認罪悔改?為很多代禱事項禱告? 祈求世界回復正常? 還是因為一年一度, 是宗教儀式? 畢竟用上4 0 天專注禱告, 或為主禁戒一些食物或心中慾念, 這本是好的。奈何過了四十天及復活節後, 為何「老我」又一同復活, 過著如常以往的「我」, 然後又一年復一年。 我們常聽說要做到個人信仰生活化, 在生活上彰顯見證, 榮耀基督, 可是原來自己的生活價值觀世俗化, 最後得出結果是「個人信仰世俗化」。當偏離真理跟隨世界生活走, 加上現在疫情、工作等都已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每天重覆又營營役役, 偶爾休息或是買一些物質, 或許填補心靈上少許的空虛, 但如果沒有聖靈的氣息, 我們就像以西結所看到枯骨一樣的異象, 失去一切指望及無能為力。無怪很多基督徒的屬靈生活窮得只淨下軀殼, 他們的屬靈生命早已被世界奪走了。 我們在大齋期中透過詩歌、讀經、默想等方式, 或再加上禁餐或奉獻時間、金錢等服事的行動, 這都是有助自己容易進入捉摸主的心意, 但更重要的是透過操練, 思念自己也不過是塵土, 透過克己節制時那份掙扎, 感受耶穌基督甘願放棄榮耀, 捨身救贖的心腸, 原來明白就是那份隱藏著主珍貴的愛。 大齋期, 不應是另一個漫長代禱及向上帝申訴的時段, 因為上帝果真知道我們的需要, 也可以全然釋放我們內心的綑鎖重擔, 讓聖靈的氣息再次進入我們裡面, 重新把這個「我」再次活起來。透過今年的大齋期, 靠著聖靈的提醒, 明白主耶穌的旨意, 對付個人在屬靈生命的陋習, 願大家在屬靈生命上有重新氣息、邁進一步。
Month: February 2022
真誠的祈願 – 蘇燕茵傳道
農曆新年轉眼又過去了,當疫情踏入第三個年頭,亦代表我們已連續第三年,沒法子如常地慶祝這個華人傳統最重大的節日。這一年,我們仍然沒法子如願地到神的殿,在教會作實體 新春崇拜。弟兄姊妹,在每個主日早上十一時,你有否將元福的公共敬拜時間分別出來,懷著真誠的心,向神奉獻和作出祈願呢?我們或許傾向多去留意疫情發展,接收新聞及網絡資 訊,求聖靈提醒我們去聆聽神,多於其他人或事。尤其置身試煉中,唯有神能叫我們超越一切。此刻,一些家庭最希望的,就是求存,只要確診家人生存下去,他們做甚麼也願意。然而,在我們所敬畏的神眼裡,祂更寄望作為神子民的我們,可以超越只求生存的意念,神期望我們不單祈求在患難中勉強活著。弟兄姊妹,在每一天的禱告裡,你曾否出現一種為了完成例行公事的形態呢?求聖靈引導我們多思想,自己是否抱著謹慎的心,去求告神? 相信每一位信徒的祈願,都會牽涉在時下的疫情中,我們誠心祈求,這場瘟疫盡快過去,也許我們會對神承諾,倘若神使疫情過去,自己就會為神做些甚麼,也會為人做些甚麼。求神幫 助我們避開這些關於祈願的試探,特別在艱難時刻,人們往往魯莽地向天、向神許願。真誠的祈願,不但在許願的那刻,也包括還願的步驟。盼望神在元福禱告運動中,帶領弟兄姊妹們 從心、從口作操練,為世界,為別人,為自己,向神獻上真誠的祈願。
抗疫的反思 – 范麗琴傳道
歷時逾兩年的疫情, 讓世界有些國家已放棄抗疫, 轉用疫苗接種來抵抗新冠肺炎, 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香港「起步」較遲, 現時疫情嚴峻, 政府和市民都努力抗疫, 希望病毒早日消滅。 至今全球約有三億人確診, 奪去近5 5 0 萬人的生命。這場瘟疫, 打亂很多人的計劃, 活動被迫取消、學校停課、辦公室停工, 不少人被逼留在家中。面對目前翻起的巨浪, 帶來我們各種大大小小的影響, 卻原來為地球帶來喘息的機會, 例如: 1 . 空氣質素改善: 全球去年日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年減少1 7 % , 回到2 0 0 6年的水平。 2 . 動物再現生機: 印度紅鶴數量按年上升2 5 % 、澳洲綠蠵龜產卵量激增等等的生態改變。 3 . 交通意外減少: 美國加州居民外出次數劇減, 每月少了6 , 0 0 0 宗車禍,節省1 0 億美元醫療及行政開支。 4 . 石油需求下跌: 遙距工作、沒有公幹、休閑旅行, 令地面及航空交通使用頻率減少, 石油需求大減而減產。 5…
社區教會實踐 – 「對外奉獻計劃」 – 陳健威牧師
元福異象要成為一間社區教會, 但甚麼是社區教會? 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或定義, 但從聖經的角度看, 我們找不到社區教會這字, 然而元福從馬太福音五章1 3 – 1 4 節領受了耶穌的教導: 「作鹽作光」, 因此元福的存在與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連, 社區教會意思就是教會在社區內發揮「作鹽作光」, 成為見證上帝的群體。 如何實踐? 除了應有的信仰或關懷社區行動, 教會在財務上也應作出相關的計劃。過往元福在對外的奉獻上也有實踐( 特別在宣教上) , 但是今年( 2 0 2 2年) 教會就奉獻方面嘗試在社區教會實踐上顯示出來。我們訂立了教會全年總收入的5 % 對外作出奉獻, 但因本年度為裝修還款借貸的高峰期, 故教會只能從5 % 開始, 期望每年遞增1 % , 長遠目標為對外奉獻十分一本會收入, 讓教會 在五年後成為實踐十一奉獻的教會。這計劃包括了以下奉獻對象: 大家可看到對外奉獻是多元而廣泛, 原則上奉獻金額不會側重於某一機構, 期望做到多元奉獻為目標。另外, 弟兄姊妹不用擔心奉獻有沒有被誤用, 或國安法的疑慮, 當中選取奉獻對象會交執行委員會籌備, 值理會通過財務, 並且在年會中報告出來。 您相信「施比受更為有福」嗎? 若您相信, 就讓我們成為一所奉獻的教會, 邀請您忠心實踐十一奉獻, 榮耀主耶穌基督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