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聖經的解釋與應用, 若不先把「解釋」與「應用」區分出來, 就很難避免錯誤釋經。例如讀經時只問: 「聖經要跟我們說什麼呢? 」, 卻忽略了經文與我們的「距離」。那麼, 性格正面的人很容易利用經文宣告自己的勝利, 抑鬱負面的人也會容易把焦點放在人犯罪的經文。讀聖經及解經必須以謙卑的態度, 省察自己讀經的動機是什麼。 若果解釋聖經只靠讀者主觀的經驗、理解, 個人意見及知識, 急於解釋聖經,會導致缺乏客觀的觀察。 要客觀地找出經文的重點, 就要從發問開始, 學習回答及尋求答案, 嘗試拉近經文與我們的距離。 為何有距離呢? 觀察及解釋聖經時我們會發現: 1 . 不同歷史及文化背景: 不同作者在不同的年代寫作, 當中的文化及手法已經大有分別。對今天我們來說更是古書。 2 . 不同的文學體裁: 聖經由多種文體編集: 敘事文、智慧文學例如詩篇箴言、天啟文學、書信等。要縮短這個距離, 我們可以: 1 . 以經解經: 留心不同經卷作者如何引用早期聖經的著作。例如希伯來書引用大量摩西五經。也可參考相同字詞在不同書卷經文中的運用。 2 . 上文下理: 要留心上下文, 讀聖經以及查經都不可以斷章取義, 從上下文中能夠了解到作者回應的背景及情況。 3 . 留心結構: 作者很多時會透過寫作的結構, 強調表達出經文的核心內容。
Month: July 2021
察覺並配合上帝的工作 – 劉愛琳姑娘
復興是出自神的心意及主權, 我們不能「複製」復興, 但我們可以注目上帝的工作, 細心關注聖靈的引導, 透過禱告對話, 聖言的餵養, 生活中的經歷等,察覺上帝在人心的作為, 順服於聖靈的引領, 一步步的配合祂在微細地方所作的工。復興工作也不是由其他肢體開始, 而是由自己對聖潔生活的抉擇, 遠離不合上 帝心意的生活開始, 因著我們全心順服基督而產生的生命轉化所帶來的改變,就成為一股力量。當我們調較焦點, 認清我們屬乎上帝的身份, 這股復興力量就於各肢體間連合起來, 復興隨即展開。 「耶和華的靈、〔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耶和華藉他的靈帶我出去、將我放在平原中‧ 這平原遍滿骸骨。」( 結3 7 : 1 ) 當我們的生命被神的靈所充滿,就帶著能力, 聖靈就讓我們看見一個個處境。當我們「願意」, 並「信服」,上帝必叫我們「看見」, 且跟我們「對話」v . 3 – 5 , 並明白祂叫我們所做的事, 當我們了解並「遵主旨意」時, 結果就要臨到: 「於是我遵命說豫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v . 1 0 。 大家有否察覺教會的新來賓越來越多? 有的被邀約, 有的慕道者自己走進來參與聚會。我最近留意到兒區也被連帶復興起來! 每週也有肢體向我查詢新來賓孩子的安排! 原來教會的新朋友由四月至現在短短三個多月, 已有9 3 人參與聚會! 皮皮加油站的J a c k 弟兄在6 月2 7…
元福角落 – 古藹文傳道
元福角落主要是一個基督教信仰精品的寄賣平台, 在今年四月二日正式投入服務, 至今已運作超過三個月, 反應良好。元福角落設立的目的主要有三樣: ( 一) 補足區內信仰精品缺乏 每當遇上一些特別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有家人朋友洗禮、生日、婚禮的日子, 總希望送上有信仰元素的精品表達心意。可惜區內銷售基督精品的地方寥寥可數。元福角落的出現, 提供弟兄姊妹多點選擇, 送禮自用皆合適。 ( 二) 塑造信仰生活文化 猶太人建立信仰文化傳統非常有效, 其中一種是從家庭擺設、身穿衣服及隨身攜帶物品入手。猶太拉比按著三段重要的經文: 申命記6 章4 – 9 節、1 1 章1 3 – 2 1 節和民數記1 5 章3 7 – 4 1 節, 稱為「示瑪」( S h e m a 意思是「聽」) , 弄成卷軸放在匣子內, 掛在房屋門框上成為「門柱聖卷」, 出入時刻緊記上帝說話。又以皮帶繫綁在額頭、佩戴在手臂和手掌上的「經文匣」在儀式中時刻禱告 。此外, 還穿著四角繫上繸子的內衣, 這些繸子以特定的方法打成結象徵6 1 3 這個數字,提醒他們遵守律法書中提到的6 1 3 條誡命。以上的傳統都具體地顯示猶太人從家中擺設、隨身物品,…
地方教會存在目的 – 陳健威牧師
今個主日是宣教主日, 不少信徒都「搞」不清甚麼是差傳? 甚麼是宣教? 兩者是否相同? 若是相同, 為何有兩個名稱的出現? 簡單來說, 「宣教」一詞來自拉丁文m i t t o , 從希臘文「差派」和「受差派者」而來, 所以兩者名稱是相通,但是差傳強調「差」與「傳」的互動關係和配搭。「差」者多是指差遣教會或差會, 「傳者」多是指宣教士/創啟者或傳遞福音信息組織( 如教會傳福音肢體) , 因此漸漸形成了「差傳」多指向差派宣教士/ 創啟者的方向, 而宣教即是指向廣闊的實踐大使命傳福音( 包括本土及海外) 。因此, 當元福提到差傳是指對海外的宣教福音關懷, 而宣教即包含本土宣教福音關懷。 另外, 作為一所地方教會, 是普世之教會的一部分, 有其存在目的, 假若地方教會不能活出它的目的, 它的存在性必受到質疑, 但是地方教會目的又是甚麼? 檢視教會在世目的極為重要, 因為這源自教會的本質, 即教會是被救贖之人的團契, 而其中有四個主題是我們常在教會聽到, 當中教會成員藉由團契、宣道、服侍、見證所建立和組成, 並且從這四個主題, 一個宣教的教會就顯明出來了。這四個主題包括: •團契( 我們稱為小組) : 「彼此相愛」 ( 約十三3 4 – 3 5 ; 羅十三8 ; 彼前一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