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數波新冠肺炎的橫行,各地人民生活大受影響。為了避免群聚感染,無論是政府對疫情的政策,或是市民害怕的心理因素,大家都限制外出,減少聚會活動。教會在過去3個多月被迫關閉,以網上直播或錄播崇拜和祈禱聚會,取代實體聚會。 經歷了過去兩年多的疫情,信徒對網上及雙線教會模式的接受性提高了很多。雖然對網上崇拜,有些人可能會抗拒,大多數人都能接受,加上現在網上崇拜更是將地理上的距離拉近,教會移民海外的信徒,仍可不受地域限制,參與教會的聚會。我們相信的上帝,祂是創造天地的主,當然也是網上世界的主,上帝同樣真實的存在並臨在網上崇拜之中,信徒在網上崇拜時可在基督裡彼此相通。當然我們要理解網路聚會,只能視為一種暫時的應變措施,信徒們仍應需回去實體的聚會。當教會呼籲一些信徒回到實體聚會的時候,有些信徒可能心裡感到困惑:過去多個月都可以在網路聚會,為何現在忽然又不可以呢? 當然網上聚會的好處不用多說,大家都覺得很方便,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就是沒有真實的相交。缺乏親身互動的全面接觸,人們心理反而會受到影響,削弱社交能力,在現實中會變得自戀、驚懼、焦慮與孤寂,以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對人的身心潛在極大的破壞力。 弟兄姊妹,我們必須要認清自己是人的本質,最好的科技始終只是一種工具,並非全部。當疫情現在舒緩下來,可以重開實體崇拜聚會,讓我們被呼召的一群,在主基督裏一同生活和成長,珍惜彼此的連結,在主裡實體相會,同心敬拜上帝,繼續堅強、勇敢地在上帝的恩典中向前同行。
Month: April 2022
大齋期反思-何為敬虔 – 古藹文傳道
今天是復活節主日, 記念耶穌基督受死復活的歡慶日子, 也是標誌四十天大齋期屬靈操練完成的時間。在操練過程中, 讓我反思較多的是關於何為敬虔。在提摩太前書4 : 7 – 8 提到「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因操練身體有些益處; 但敬虔在各方面都有益,它有現今和未來的生命的應許。」 敬虔的意思是「尊崇」或「敬畏」, 在新約聖經中以提摩太前書提的次數最多, 共有九次。在當時希臘社會用來表示對統治者、地方長官和父母的尊重, 但在新約聖經中專門用作對上帝的敬畏, 真正敬畏上帝的人, 生命經歷自我中心轉化成以上帝為中心, 認識和愛上帝屬性柔合畏懼上帝的威榮作為構成對上帝的敬虔。簡單來說從前心中無上帝的位置忙於自己過活, 但現在將上帝永遠置於優先, 行事為人尋求上帝心意過討神喜悅的生活就是敬虔。 保羅用運動員健身鍛鍊作為操練敬虔比喻, 當時運動比賽在整個希羅世界非常流行,對於運動員來說健身鍛鍊是必不可少的。保羅以節制飲食和鍛煉身體比喻基督的門徒要如此操練敬虔: 節制飲食: 懂得選擇進食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比喻為選擇有助屬靈生命健康成長的靈糧, 保羅強調就是「聖經- 神的話」, 能夠讓人認識上帝喚起對上帝敬畏的心。昔日保羅提醒提摩太小心假師父傳講似是而非的教導, 棄絕世俗的言語和無稽的傳說。今日我們同樣小心接觸的人或從網絡上所得的訊息也有許多偏離真理的教導, 懂得篩選和分辨拒絕垃圾食物, 以免阻礙靈命健康成長。 鍛煉身體: 食物進入身體會轉化為能量, 身體要運動才能使肌肉增生, 並且須要努力勞苦持續鍛煉, 體格才能強壯起來。比喻培養敬虔生命, 須要消化明白神的話, 在生活任何層面持續信靠上帝、依靠上帝應許實踐出來, 凡事以討神喜悅為目標。當時有種具體敬虔的行動是猶太人的傳統觀念發展出來的, 保羅與雅各都同樣提到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 引伸今日賙濟窮人行善助人都可以作為實踐神的話操練敬虔的行動。 回顧過去兩年教會因疫情嚴峻曾三次停止實體崇拜及小組活動, 疫情之下能夠成為我們操練敬虔的場景: 我們是否依舊將主日崇拜及小組時間分別出來歸上帝? 堅持每日按時讀經祈禱親近神? 持守每月十一奉獻? 主動幫助關顧有需要的弟兄姊妹? 在每次恢復實體聚會時, 總會發現部分弟兄姊妹身體「發福」不少, 不知屬靈生命情況又如何? 預期下禮拜教會恢復實體聚會, 盼望大家能保持渴慕敬虔的心, 返到教會一同尊 崇讚美榮威的上帝。
復活的主 – 何景昕傳道
相信大家抗疫也感到倦了, 但我們仍持守盼望, 疫情盡快消退, 以致我們的生活可以回復以前… 請等等! “ 回復以前” 有什麼好處?我們真的認為“ 之前” 是好的? 或許當我們失去一些人事物的時候, 總希望不惜一切方法留住, 不要失去。 當耶穌被捕、被審、被打、被釘之後, 門徒有沒有擔心將要失去與他們一起生活的耶穌? 他們往了那裡去? 面對灰心、沮喪失意後,一切回復以前的生活, 繼續為生活奔波、營營役役。曾經所經歷的神蹟、所吸收的教導、所相信上帝之子帶來的盼望, 通通拋諸腦後了。 我們又如何? 最近聽到有些信徒說倦了、有些不想再在屬靈上前行、有些更決意停下來, 像門徒一樣回到之前的營役生活, 彷彿沒有曾經認識耶穌一樣? 面對不同的困難和逆境, 大家都很無助或無奈, 很想很快有轉機及有出路。弟兄姊妹仰望呼求主吧! 因為主是以勒羅愛E l R o i ( 看顧人的神) , 主更是耶和華沙龍S h a l o m ( 平安) , 當你有缺乏— 耶和華以勒J i r e h ( 供應) , 當你受傷失意、患病跌倒時— 耶和華拉法R a…
信 – 陳健威牧師
林前十三章1 3 節: 「如今常存的有信, 有望, 有愛這三樣, 其中最大的是愛。」 在疫情下, 我們思考「信」究竟是甚麼意思? 從歷史的角度看, 在舊約聖經裡「信」很明顯的表達出來, 就是信任那位獨一無二的上帝。古代的世界, 信仰一神的看法並不普及, 我們看到舊約記載猶太人流亡之前, 早已有一群人呼籲一神崇拜, 並且不與其他神明的存在起衝突。後來, 在巴比倫的流亡生活中, 以色列人發現只有一位獨一的上帝, 其他神明只是人的想像而已。當巴比倫人戰勝猶太人時, 但聖經指出不是巴比倫人的神明戰勝猶太人的上帝耶和華, 而是同一位的上帝給予巴比倫勝利, 以此懲罰以色列人背棄他。雖然上帝如此作為, 但他願意繼續站在以色列人這邊, 並將那些被驅逐的以色列人帶回自己的國土。 新約的聖經又是怎樣? 保羅指出所有人與上帝面臨一個危機: 所有人都是罪人, 沒有一個是善, 人是傾向遠離上帝, 而不是全力歸向他。保羅倡導「信」克服了人與上帝之間的距離, 並且「信」使人與上帝和諧一致, 原因是因著人的「信」, 上帝將這種與他和諧的特性賜給人。保羅將此一致性稱為「義」, 就像舊約一樣。當一個人符合上帝的期望時, 他就是義人。然而, 沒有人做到這點, 除了一位之外: 耶穌基督。在他身上, 我們看到一個符合上帝心意的人, 而且他使所有人都有機會重新成為符合上帝形 像的人 – 透過他的死和復活。 從上面舊約來看, 疫情相信是上帝的允許才能出現( 他讓我失敗也讓我們克服) , 但他仍是繼續站在我們這邊, 沒有放棄我們, 只是我們有沒有放棄他。 還有從新約來看, 疫情下我們有沒有藉由「信」, 在基督裡感受和諧的「神同在」? 「信」的顯示, 只能在危機中被認辨出來。現在是危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