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 趁著復活節的假期, 參與了教會一班初中至高中青少年的行山活動,過程中除了帶來許多歡樂之餘, 亦讓我發現兩個現象。首先, 在疫情下學校暫停面授課程, 青少年習慣長時間留家中少做運動導致體能欠缺鍛鍊, 而且對戶外運動基本上沒有太大興趣和準備明顯不足。另一方面, 小組約新朋友去行山, 不失為領人返教會認識神的一種福音預工。 當日難得有三位新朋友出席活動, 期間有機會與當中兩位傾談, 問到對上一次行山是什麼時候, 一位說已經是一年多之前, 而另一位更已經超過兩年沒行山, 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父母減少讓她們外出, 避免受感染留在家中。基本上在疫情期間謝絕一切戶外活動。結果當行程未及一半已經問何時到終點, 飲用的水又不足夠。整個行程最後要中折返, 因為隊中有組員腳痛難以行畢全程。折返途中見其中一位新朋友已飲完帶來的水, 便將自己一瓶的水全給她喝, 當她飲完後讚嘆: 「我從未試過, 原來水可以咁好味㗎… 」, 我除了向她發出會心微笑外, 心裡忽然想起聖經提到「把一杯涼水給小子喝」的教導, 一杯涼水可能微不足道, 但對於正在乾渴的人就會為她帶來深刻的感受。可能這次行山之旅留給這位年青人一個難忘的經歷。 此外, 一趟的行山旅程能夠與新朋友談到家中網課學習狀況, 家庭瑣碎事, 分享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感受到少年人內心世界的單純及無機心, 可以坦誠向一個第一次見面的大姐姐分享, 非常難得。可能因為面對舒服的大自然環境, 心情變得輕鬆,人心容易敞開, 願意分享多一點內心的世界。所以, 我發現行山可以在現今疫情下提供小組一個既有益身心, 又可以接觸新朋友的活動。不妨相約小組成員計劃一些簡單舒服的行山路徑, 然後邀約新朋友參加, 途中傾談之間可以分享信仰生活, 對新朋友來說較為容易接受。 話說回來, 這小組用了三年的時間才約成這次的旅程, 我期待下次再有機會與這些新認識的青少年行山。不過, 下次一定會建議跟他們先來個行程簡介, 要他們做足準備才出發。
Month: April 2021
領袖被按立 – 范麗琴傳道
今天是每年一次的教會領袖按立禮。教會領袖與教牧同工是一個重要的團隊, 彼此配搭, 分工合作, 各盡其職, 建造健康而滿有基督身量的教會。 按立領袖是一件非常嚴肅且謹慎的事情,這個簡單卻隆重的儀式, 為信徒按手任命他們作牧區領袖, 不是私下指派, 而是在公開的場合、公開的授權, 將屬靈權柄與職分, 將上帝的使命和責任, 交託給被按立的領袖, 並藉著禱告將屬靈恩賜和智慧傳遞給他們, 使他們有效地、有能力地來執行任務, 牧養群羊。 主的身體裡, 有很奇妙的設計, 就是百節各按各職, 各人在不同崗位和職份上努力侍主。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 叫教會的身體漸漸增長, 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四1 6 ) 所以我們不能單打獨鬥, 也不能只靠寥寥可數的人去建立教會, 沒有一人、一家或一區獨大, 我們講求的是團隊合一、互相補足、彼此配搭的精神。主國度健康的擴張, 必須是全教會上下一心、共同努力面對的成果。 當然在教會裡服侍的領袖, 不是完美的領袖, 也沒有完美的領袖。我們雖各有不同的軟弱、缺點, 難免犯錯, 當中也有很多的失敗, 重要的是在主裡多作反省, 謙卑受教,忠心跟隨主, 努力前行。作為領袖, 我們更需要明白: 「萬軍之耶和華說: 不是倚靠勢力, 不是倚靠才能, 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撒迦利亞書四6 ) 。我們服侍的時候, 可能有自己的定見、經驗和知識, 當然亦會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然而多安靜, 學習聆聽上帝的聲音, 遵行主的話語而行, 隨時禱告, 時刻倚靠聖靈的幫助, 尋求上帝的帶領, 是十分重要的。 盼望我們元福被按立的領袖, 在陳牧師禱告祝福之下,…
價值 – 何景昕傳道
兩年前在萊比錫聽街頭演奏, 已很享受這匆匆的1 0 分鐘, 不管他們是不是著名音樂家還是音樂愛好者, 表演者和聽眾都十分陶醉在當中。然而在美國華盛頓一個成千上萬乘客經過的地鐵站內,一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4 5 分鐘巴赫( B a c h ) 的作品, 演奏結束後, 車站如常魚貫而行。他離開時沒有引起任何注意及掌聲, 也沒有人知道這小提琴家,原來是世界著名演奏家J o s h u aB e l l 。當天他用一部價值3 5 0 萬美元的小提琴, 彈奏了世上最複雜的作品之一, 而他平常在演奏廳裡演奏那相同的樂章, 必須以平均1 0 0 美元以上票價才會聽到。J o s h u a B e l l 隱藏在地鐵站裡演奏, 是為了與W a s h i n g t o n…
給今天回來崇拜肢體的一席話 – 陳健威牧師
今天是四月四日的復活節暨洗禮崇拜, 也是自上年十二月初開始網上聚會的首次實體崇拜, 作為牧者心裡百感交集, 藉此向每一位參與今天崇拜的肢體, 說一些鼓勵的說話。 一、給受洗者洗禮對不少信徒來說是一個目標, 意思是不少信徒( 無論老少) 視洗禮為一個信仰達成的具體目標( 有點像婚禮) 。有些初信的肢體認為作基督徒最終就是洗禮, 洗禮完結代表目標達成( 這是未受洗者的一個長期迷思) , 信仰就在那刻完成, 日後的基督徒信仰只是這個高潮的一些波動, 難怪洗禮過後, 確實有不少信徒停止參與栽培課程、停止奉獻或參與事奉等。 其實洗禮是一個開始多於一個目標。參考福音書或使徒行傳, 受洗往往是一個人接受耶穌立刻的行動, 早期教會傳福音是即信即洗, 但歷史發展影響了這個實踐。無論如何, 受洗代表了成為基督徒的開始,耶穌也是在傳道的開始接受洗禮。在此鼓勵今天的受洗者, 視今天為門徒的開始,在這天立約為記, 成為與耶穌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的一位背十架門徒。 二、給敬拜者 人生總充滿許多的意外。今次受疫情影響的日子超出我們的預計, 不停的等待和忍耐自然影響了信徒的靈命, 也許未來的日子, 我們的敬拜都要帶著這種不確定性的感覺, 就算日後的疫情過去, 不確定性的感覺也不會容易淡化, 正如我在上月的牧者話所說, 未來日子的移民潮、退休潮或宗教政策改變會為教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還有個人層面, 我們的敬拜會被經濟、教育及家庭的不確定性牽動我們的心靈。不過在敬拜中的不定確性感覺, 將會是引導我們到上帝面前的催迫力。盼望我們珍惜敬拜的機會, 將不確定性轉化為仰望的動力, 經歷聖靈的奇妙轉化! 明天會如何? 這問題是過往佈道會的熱門主題, 但是今天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問題,我沒有答案, 然而聖經這樣回答: 「其實明天如何, 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 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 出現片刻就不見了。你們倒應當說: 「主若願意,我們就能活著, 也可以做這事或那事。」( 雅各書四1 4 –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