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不再空虛 – 何景昕傳道

今年初開始, 元福幾位牧者以系列形式講道, 之前有哥林多前書系列, 隨之是傳道書。若談起此書, 即時印象是… 虛空的虛空。「虛空」一單在傳道書詞已出現了3 7 次之多, 無怪給人印象什麼都是虛空。不過, 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傳道書嗎? 上帝透過傳道書究竟有什麼教導? 所以, 弟兄姊妹趁這幾星期可以先預讀一次傳道書, 當聽道時就更容易投入及理解。 傳道書屬智慧文學, 內容包括生活智慧( 箴言) 、人存活的意義( 約伯記、傳道書) 。「智慧」雖指人的智慧或人生經驗, 但其實所有智慧都是從神而來。而智慧文學也會讓我們從另一角度理解神— 「創造」( 有別於常聽的救贖) , 是神創造這世界( 日光之下) 來看人生。這裡所指的創造, 其實再可向兩個層面來看, 一是上帝賜給的禮物、二是上帝所帶來的秩序。另外, 智慧文學另一特色, 讓讀者可在書卷探索中來尋問智慧, 反思人生, 而最終都是讓人歸回這位創造的神之旨意。 傳道書是一本探索人生意義的書, 指向人生不斷在挫折與空虛的生命循環中, 人看似無法尋找出路, 但同時指出神知道萬事, 我們必須敬畏祂並最終神必審問你過去所做的一切。可能你在想: 傳道書反映人在「日光之下」, 人生苦短和充滿矛盾, 也有種種不公和令人沮喪的事, 看似只散發出人生悲觀的無助感。事實並非如此, 傳道書提醒讀者, 雖然人生存有限制, 也不能參透神一切的作為; 然而, 神將永恆的知識放在人心, 也就是說, 神給人最好的, 就是接受人的限制, 享受神所賜給的供應, 而非忍受現狀。 要領略傳道書的思想, 莫如以敬畏神為出發點, 並每天充滿感恩神對人所創造的一切。

非常「暑假」 – 胡嘉麗助理傳道

由於香港疫情前所未有的嚴峻, 政府突然宣佈所有中小學最遲於3 月1 7 日提早放「暑假」, 目標在復活節假期後恢復上課, 並在8 月初完成下學期的課程。面對突如其來的假期, 無論是老師、學生以及小朋友的家長都措手不及。老師忙於重新規劃教程, 家長安排照顧在家的小朋友學習和生活上的需要。 疫情持續嚴峻, 孩子又突然放暑假, 生活和學習都打亂了, 相信所有家長都會措手不及, 不知所措! 孩子被困在家中, 又擔心隨時染疫, 可以怎樣照顧? 疫情路難行, 可以怎樣才能與孩子安然渡過這個「非常暑假」? 兒童事工有見及此, 與視博恩( C B N ) 合辦「早來了! 暑期聖經班」, 盼望在這個突如其來的「暑期」能好好裝備孩子成為基督的小精兵, 好抵擋這磨難的世界! 因為耶穌說: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不要阻止他們, 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馬太1 9 : 1 4 ) 元福一直鼓勵弟兄姊妹在家推動家庭崇拜( 家庭崇拜是指家人在家中一同進行宗教活動: 敬拜、讀經和禱告等) , 可是弟兄姊妹總會有很多原因無法實行。有趣的是最近兒童事工發了一份問卷調查, 其中一項是你認為家庭崇拜重要嗎? 回覆是一致的1 0 0 % 重要!弟兄姊妹, 第五波疫情讓我們「足不出戶」, 被困在家中的日子, 究竟是 困獸鬥?…

讓家人看見上帝的榮耀 – 蘇燕茵傳道

由個體走進人群, 乃上帝創造人類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 而家庭是每個人所進入的第一個群體。從信仰角度看, 家庭也是一個場景, 讓我們第一次感受生命中的十字架。若果我們相信在工作和教會事奉裡, 有著來自上帝的召命。那麼,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家庭裡, 同樣有著來自上帝的召命。 今天, 我們怎樣實踐在家庭中的召命呢? 我們有否一種傾向? 就是對待家人的態度, 遠遜於對待街外的人? 仿佛有兩個面孔: 一面像魔鬼; 一面像天使。特別在嚴峻的疫情之下, 當和家人共處在同一個房子裡, 氣氛格外緊張, 有時在對話之間難免肆無忌憚、不留情面, 弄致大家面紅耳赤。然而冷靜下來後,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 上帝的心意如何呢? 如前文述及, 家庭是讓我們初次體驗十字架之處, 同時是讓我們可以具體地操練生命的地方。有一位牧會廿多年的牧者道: 「我祈求神幫助我去建立一群全人健康的信徒( 身、心、社、靈皆健康) 。因我深知信徒健康, 他的家庭便健康; 信徒的家庭健康,教會也健康; 教會健康, 福音便更擴展。」筆者認為一個擁有健康人生的人, 起初他是要立志捨棄自己的意願, 以致能夠引領人看見上帝的榮耀。這是與我們的人性相違背的, 若沒有主耶穌,沒可能辦得到, 然而這亦是通往快樂家庭的惟一通道。 弟兄姊妹, 邀請您對家人以禮相待, 客氣地表達和回應, 讓家人看見上帝的榮耀。相信必能經歷前所未有的喜樂, 求上帝藉您將祝福帶進家庭裡!

大齋期操練 – 簡樸 -陳健威牧師

太6 : 3 3 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 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6 : 3 4 所以, 不要為明天憂慮, 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憂慮的社會, 無論在哪一個生活的範疇, 總會找到令人憂慮的地方, 加上現在嚴峻疫情, 難怪乎這段時間被稱為香港人集體「抑鬱」的時代。雖然憂慮的力量壓倒不少香港人的身心靈, 但耶穌基督鼓勵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 我們可以從他的話語中學習, 找出生命應走的關注和方向。 進入大齋期操練的四十天, 其中一個屬靈操練– 簡樸。請留意, 我們( 基督徒)不是為了簡樸而簡樸, 我們所追求的乃是經文所指的核心- 「不要為明天憂慮」。 簡樸操練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內在的操練主要是態度的轉變, 我們透過禱告和反省的時間, 培養出以下兩個簡樸的態度: 1 . 把我們所有的, 看作是上帝所賜的禮物。 2 . 視保管所有的東西為上帝給我們的暫時託管, 我們只是管家。 外在操練方面, 可以有很多的實踐, 以下是當中一些介紹: 1 . 檢視銀行的月結單和信用咭單據, 了解自己的用錢模式有沒有問題。 2 . 培養出一種分享的習慣。 3 . 買東西時先著重它們的效用, 而不是考慮它們的品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