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2017年跟教牧及辦公室同工一起到台灣退修,來到台中基督徒榮中禮拜堂交流探訪,原來就是「汪媽媽」鍾素明姊妹的母會,這家禮拜堂也是「寶貝班」的搖籃。您有否聽過「汪媽媽」的故事? 廿年前她因著自己獨特的女兒而難過,她向上帝禱告可以怎樣治療自己的傷痛?在哀愁的禱告裡,上帝提醒她不只專注在自己的痛苦中,竟然是叫她付出更多!叫她愛一班與女兒同背景的小孩們及家庭,她沒有想過她能為多重身心障礙的孩子帶來盼望與歡樂,她更領受從上帝而來的異象及力量, 由2 0 0 6 年開始辦主日學「寶貝班」;她更舉辦了「特殊兒童家庭營」,到今天已是第十多屆了!在台灣、馬來西亞、美國、香港等地都有教會( 機構) 在舉辦「特殊兒親子營」,讓信徒或未信主家庭也參與其中。近幾年,這個營會曾在香港舉行,靈樂家親子群組數個家庭及部份兒區導師也曾參與其中,有美好的體會及學習,今年更有弟兄當起小組組長,關顧同路的父母們! 2018年,有相近經歷的領袖弟兄在幾年的禱告後,主動開展元福特殊需要兒童事工,建立團隊的目的是藉著分享關懷,與「特兒」父母同行。他再與近似經歷的幾個姊妹們慢慢建立團隊雛形,又間中邀請讚美操姊妹來共同承擔兒童崇拜時間,輪流照顧「特兒」們,為的是讓父母能專注崇拜,從上帝的話語中得著力量及盼望!感恩由禱告領受異象開始,到2019年9月15日就是成立的第一個年頭了! 希臘文“Agape”在新約意義中,尤其在使徒約翰和保羅的著作中就是:「基督的愛」及「愛筵」的意思1這「無條件的愛」是上帝憐憫眾生、對全人類的理解和包容,或是對反對者、敵人的寬恕、犧牲自己而使他人受益的愛。這個特兒家庭族群,常活在掙扎及壓力中,他們往往會遇到被誤解、被白眼。當孩子們在社交和行為上遇到困難或挫敗,家長更苦不堪言、感到孤單、心力交瘁。有見及此,元福特兒事工便命名為:「皮皮加油站」Agape(音:亞加皮)團隊希望有一個加油的地方,讓家長們喘喘氣,彼此激勵和守望,讓我們能靠上帝的愛同心同行!求主讓參與事工的團隊能分享基督無私的愛,帶領特兒家庭與基督結連,參與天上「愛的筳席」! 1 有關A g a p e 的條目, 可參閱: 盧龍光博士( 主編),《基督教聖經與神學詞典》(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07),37頁。
Month: August 2019
為四十週年作出準備 – 陳健威牧師
明年是元福四十週年的大日子,所謂「四十而不惑」,教會在不同的年代經過了不同的挑戰,雖然今天的挑戰好像比以往艱鉅,但我們清楚認識到教會的目標,在任何年代也不會改變。 以下的三項,邀請您也一同參與和準備: 讚美。在聖經裡,四十年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意義,在舊約的「四十年」字句,讓我們想起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他們由埃及到迦南應許之地的路程,總距離要700公里(用現代的計算),只需要一至兩個月時間就會到達,但結果是四十年後,才能到達應許之地。四十年不是一個短時間,但神應許永不落空,也不在人的籌算當中,神對以色列群體的四十年磨練,其實也可以在元福裡,看到神所磨練的我們這個群體,就讓我們存感恩的心,讚美神對元福的成長磨練。 心態改變。任何的日子,我們都應有一個願意順服神改變我們的心態,社會上的轉變,往往是或要我們被動的接受,如科技、教育、消費行為、人與人的溝通模式等,這十年的變化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大影響,然而,教會的變化往往來得「小」和「慢」,原因是教會運作不是商業的模式,教會是信仰的群體,許多重要事工決策要考慮不同的範疇和肢體的適應,但是任何年代的教會,也應尋求神在那年代的心意和最適切的牧養模式。四十週年的來臨,願神更多的向我們顯出祂的心意。 謙卑禱告。「你們要謙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這樣,到了適當的時候,他必使你們升高。」(彼後5:6)聖經提醒我們,神提昇我們的原因,不是將眼睛放在環境或人物身上,而是「謙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元福也是一樣,不要常常想著成功的秘訣,若是我們多謙卑的禱告,願意給神陶造,有願作的心,也願意不怕失敗嘗試,「到了適當的時候」(盼望是四十週年),神將我們一同升高。 再次邀請您,進入明年不一般的元福四十週年。
誰是教會的下一代? – 陳健威牧師
我在教會事奉超過22年,常常聽到傳道牧者或肢體之間的溝通裡,談及教會要有「下一代」,這不獨是我在其他教會事奉中,一個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元福常常提到的話題),其實也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每五年一度「香港教會普查」的核心關注問題,讓我們先看看近年普查的結果(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 我想大家看完這個圖表後,最關心就是15-24歲那一個攔的數字,因為我們想到下一代,就是以年齡作為區分的理解。 以年齡作為區分是一種普遍性的看法,以生物遺傳的角度來看「下一代」,這種看法十分之正常,也被視為理所當然,當我這種年紀被人問到:「你有沒有為到「下一代」設想時?」自然就會關聯下一代的意思就是指我的兒女,這是一種以生物遺傳的角度看「下一代」,是一種「常識」(common sense)。 然而,教會的「下一代」是否就是指向生物遺傳角度來作檢視呢?可能大家已經問到,我們的三代一起參加教會聚會,難道他們不是教會的「下一代」?確實,從年齡的角度來看,這是無需爭拗,但是當我們細心思考問題,再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這問題的回答,可能不是我們「常識」的這一般理解。 新約聖經中記錄了教會的出現,也記錄了教會的發展,有部份提到教會的第二代(即是題目所說的「下一代」),我們知道的第一代信徒,是指十二使徒或保羅所提到的五百多位的弟兄(林前十五章6節),那麼第二代的基督徒就是第一代信徒傳道後的果子,包括猶太人及其他外邦人,也包括「信二代」,但當中的比例最多就是一些外邦信徒的名字,這可以從書信中印證出來。 上述已經出現了一個教會對下一代現象理解的分野,教會傳福音的對象,包括:家人、親屬、朋友及鄰居等,他們無論甚麼年紀,信主後就是教會的「下一代」,還有最重要一點,起初的耶路撒冷教會(教會歷史為視為母會),是以猶太人作為傳道對象,使徒或門徒理所當然的想法,教會的下一代就是以猶太基督徒為首要對象。可惜,上帝的心意何其難測,在主後第二世紀,耶路撒冷教會消失於羅馬政權的壓迫之下,反而,外邦人教會卻在不同的環境(主要是希羅世界)之下生存下來,並且在日後教會歷史中,產生了東方和西方兩個為主的教會。 這個歷史反映了一個新角度,教會的下一代可以是我們年輕的下一代,但卻不是必然,聖經或歷史的提醒我們,「下一代」主要指向是一個與我們不同成長環境,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的屬靈體驗,或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接受耶穌基督後,共同接受基本的教會信仰,就像以猶太人為背景的基督教進入希羅世界,被外邦信徒所接受,最終在希羅世界中發展下來,取代了耶路撒冷教會的地位。 誰是教會的下一代?香港教會一直環繞著年齡的角度來思考,然而這角度方向真的是正確嗎?若不是全然的正確(即只是部份的正確),那麼其餘的方向又是甚麼?希望日後繼續與大家分享。
說話的重要 – 范麗琴傳道
近來社會有很多爭議性的題目,各人收到不同的信息,每個人對信息的理解和詮釋亦各有差異。許多時大家在討論的時候,難免談得面紅耳熱。又有些專業或有地位的人士公開發言,事後卻要公開道歉或因此而下台。可見「說話」的重要。從聖經的教導,有很多處關於「說話」的經文,例如:「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放在銀網子裏。」(箴言25:11)、「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箴言17:27-28)、「舌頭在百體裏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 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雅各書3:5) 很多時我們論到帶有敏感性的議題時,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理所當然」。說話不可挑起別人恨意的情緒,是一個重要原則。未經考慮斟酌的說話而魯莽發出,可能會形成溝通障礙,造成傷害,破壞人際關係。使用像Whatsapp等工具藉由文字呈現出來的討論內容,更要小心,可能需要先深呼吸數次之後,讓自己的情緒先沉澱下來後再說,降低失言的風險,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和對立。 其實無論任何年紀,都可能會失言。年輕人不喜歡上一代「長氣噚氣」「倚老賣老」,老一輩的則不喜歡晚輩「說話沒大沒小」。因此,重要原則是不要讓對方沒有下台階!不留情面的否定對方的說話內容、拆對方的台,反會令對方難堪,找更偏激的說話來保護自己。溝通最大的學問是以同理心來聆聽,不帶人身攻擊的言詞,特別是聽到跟自己立場不一樣的說話時,更要注意要肯定對方講的部分,帶著善意,尊重對方的立場。 我們基督徒是為了榮耀上帝而活,在世人面前行出與我們蒙召的恩相稱的見證。但願我們多多學習說話的技巧,讓我們多說造就人的好話,減少失言,努力成長,作榮神益人的見證!
搭沉船!- 黎汝富牧師
腓3:19-20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有一部電影描述機械人,這些機械人有學習的能力,它全受到身邊的事物和人物所影響和調較,有被造成工廠裏的工人;有被造成社會替代各樣工種的人;最後發展的智能機械人取代一般的生育的下一代人,這些取代真人的機械人是有情感智能,外表與個性幾乎與平凡男孩無異。電影結果發現它是不能取代真正的人。 我們自出生就不斷學習而成長,任何人都受到身邊的事物和人物所影響,社會不斷調校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做事的態度。我相信今日的青年不像機械人被指使去做事。長大就有獨立的情感意志,我們的智能會思考價值、意義,青年人會期望報效國家,期望自己的國家自由社會,和平博愛、尊重人權、施法獨立…等。我們生於這個時代香港正處於轉角的時間,有些東西在退色、腐爛,有些要忍耐接受,雖然許多的事情都不是理想之內,感覺好像雞蛋面對高牆,真使人無奈氣餒?不,雖然世界不給我們出路,但上帝可以。 世界是撒旦掌權的系統,牠不會給我們良好的感覺,也往往誤導我們擄掠我們成為他們的奴隸,成為國家機器。所以,林前 16:13「你們務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試想,在這世界不斷敗壞之際,上帝的國度(教會)不斷進行,祂是我們一直忽略不去探索認識的領域。 我年青時做了許多錯事,甚至欺凌別人,我覺得沒有問題自己開心就可以。我本來可以成為社會上的破壞份子,感謝主祂的國度阻止了我!讓我認識耶穌改變了我的思想和心態,在神的國度裏,感召我憐憫我使我成為祂的僕人,以我微小的力量,一生之中都可以影響一千幾百人。上帝的國度滿有大能力,不單能改變人的命運,更能改變一個充滿罪惡的國家,例如:烏干達。 如果世界是一隻不斷沉淪的船,我們為何還要期望它帶給我們希望呢?不如乘救生船離開吧!因我們的指望不在世上,乃在乎上帝並祂的國度。放下世界,來!參與天國的福音運動,改變生命就能改變世界!你可有想過報效上帝的國度呢?那裏可擁有永恒的基業,不朽的意義,永恒的價值,永久的歡愉和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