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 范麗琴傳道

發表於:2018年2月25日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1:3-5) 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姐妹為什麼能讓保羅如此感恩和歡喜呢? 腓1:5的「頭一天」,就是腓立比人接受福音的那一天。「直到如今」,就是保羅寫此書信的時候。據推算,大約有十二年之久。「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意思就是「一同參與、支持並推展福音的事工」。腓立比信徒不但自己傳揚福音,他們也藉著財物的餽送、施與、關心、代禱和行動,參與保羅傳福音的天國大業。 保羅為腓立比教會歡喜快樂,並不只是因為他們「興旺福音」,乃是因為他們為著福音「同心合意」,這是教會最讓人感動和美麗的圖畫。基督徒的合一,不是以某人的看法為看法,或以某人的喜愛為喜愛,而是以共同的目標為目標,就是以「基督」為聯結點。也就是說我們的合一在基督裡,與基督聯合,有基督的生命和態度,以基督在我們教會中掌權作元首。 今年三月尾的短宣,目的地是湛江徐聞縣,盼望弟兄姊妹們能積極捐獻經費及參與短宣旅程。主把「大使命」託付給信徒,命令我們要主動的「去」,我們就不當被動的要求慕道朋友或未得之民「來」。主既然盼望我們跳出自己的小圈圈,我們就不能辜負主的心意,只看重自己的需要,更不能只限於教會內四堵牆的討論或只停留在知識或理論的層面,而必須作生活上的實際操練。本地及外地宣教的工作,提供了「合一」和「彼此相愛」的學習環境,幫助弟兄姊妹們學習如何和睦同居、彼此配搭,並且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 莊稼已經熟了,我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 你能回應愛你的主,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嗎?

清心的人有福了 – 黎陳秀英師母

發表於:2018年2月18日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5:8) 在希臘文中,清心原來是指「純潔」的意思,是心裡好像澄清的湖水一樣,非常的清澈純潔,沒有雜質,沒有詭詐和虛偽的動機。 心存清潔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詩篇七十三篇一節說:『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心的清潔也是指著心的純潔說的,指是在情感思想中都沒有雜質,是純正清潔的。 包括對罪敏感,決心離開罪及對神專一:例如心不受罪的管轄,以神是唯一的。因此清潔的心並不重在心裡不想壞事,不想污穢的事,乃是著重在只要神,不要神之外的東西。心裡單純的只要神自己和神的旨意。 有福的人 不要愛世界,或任何屬世的東西。如果你們愛世界,你們就沒有愛天父的心。(約一2:15)人為什麼要愛世界?因為「貪」,想要比別人更多一點,而「清心」卻是一種對神的單純,不用任何的東西取代我們對上帝的注意,以神為有福,以神為有益,不被別的東西纏住,只愛上帝所愛,以上帝為滿足,單純的跟隨主,不事奉兩個主,專一在神身上。 聖經詩篇16:4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清心,就是專一在神身上,讓你跟神之間沒有任何的阻礙,神是我們一切祝福的來源和安全感。 心的約束 所思所想要謹慎,因為生命是由思想定型的。(箴言4:23) 馬丁路德曾說:「清心的意思,就是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思想神的話,以神的心思意念代替自己的心思意念。」你的心思多數放在什麼事情上呢? 今天大年初三,奉主耶穌名祝福大家蒙福蒙恩,凡事亨通順利,家境平安!

愛讀聖言 – 陳孟德傳道

發表於:2018年2月11日 基督徒知道聖經是信仰中重要的基礎,從聖經中認識及領受真理教導。由初信的第一天,朋友、組長、栽培員以及牧者們,都不斷強調讀聖經能使屬靈生命成長。很可惜,筆者近年教授信仰要道班(浸禮班),發現大部份信徒,都沒有讀聖經的習慣。信徒不懂翻閱實體本聖經尋找經節,也有部份信徒沒讀過記載耶穌基督生平的福 音書,情況令人慨嘆。 聖經既是信仰生命的基礎,就絕不是信仰生活的邊緣部分:只在閒時的心靈洗滌,在面對抉擇時的“搖籤筒”,或是在危難時尋找金句作心靈慰藉。認真研讀聖經,能認識耶穌,啟發心思,洞悉神的旨意。這樣才使我們以植根基督的信心在生活波濤中乘風破浪。信徒應如何把握機會,具體地研讀及認識聖經呢?筆者有以下建議: 1)聆聽聖經:早在十多年前已有機構製作了聖經的語音版,筆者發現很多信徒本身沒有閱讀文字的習慣,語音版能推動信徒聆聽聖經,也有助建立邊聽邊快速閱讀的習慣,能重複有耐性地聽讀,然後慢慢思想反省。 2)讀前準備:如果讀經只是尋找關鍵字來使用經文,會錯誤理解經文本身的意思,很容易斷章取義。我們必須考慮整書卷的脈絡,先參考書卷的大綱,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時間及處境,也可以讓我們較為容易理解書卷所關注的地方,有助研讀。再加上經卷背後的歷史背景,地理文化,就更能大大提高我們閱讀的興趣。 3)以實體版閱讀:大家有否發現,用手機或電子器材閱讀聖經,有時會有很多其他資訊干擾。返回最基本,學習專心一致,以敬虔的心去閱讀。 4)上課及分享經驗見證:報讀元福的聖經研讀課,在小組以及課堂中多討論及分享當中經驗。

三文治們,辛苦了!-  劉愛琳助理傳道

發表於:2018年2月4日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 常聽到不同年紀的人有不同的稱號,人口學家也簡略定義每一代來制定人口政策: 八十歲「杖朝」七十歲「從心」(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六十歲「花甲」「登陸」「嬰兒潮(1946-1965)」;  五十「廿五對」「入伍」「X 世代(1966-1976)」; 四十「不惑」「一支花」「Y世代/E世代(1977-1994)」; 三十歲「而立」「八九十後」;18/22歲就是「Z世代(1995年後出生)」「千禧代」「網絡世代」 這些稱號代表著不同階段的人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人生價值觀、人生任務、習慣特徵,也面對著不同的生活挑戰!這陣子又學會了一個代名:「三文治」,這族群也可能出現在不同年代之中,非用年齡界定也。「三文治」指我們一群年紀不大不小,上有高堂,下有妻兒,還揹著按揭貴租的夾擊,走人生下半場的夾心族。弟兄姊妹,這個人就是你嗎? 這群人的任務是要供養照顧父母,下有兒女要供書教學,甚至“出血打本”出錢出力助他們達成各項夢想。因醫療成熟發展,現父母大多較長壽,香港的女性更是全球最長壽,比日本人還要長命;但相應要照顧父母的時間也長了;同時,兒女則因社會改變,有更多的教育機會,更長的在學時間,可能讀至20-30歲仍然在學。若經濟許可的話,「三文治」都盡力提供最好的機會給下一代,也希望能照顧好上一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走完精采的黃昏路。 面對弟兄姊妹的父母常進出醫院、康復護理中心、找院舍外傭、大專聯招揾工日、學校家長日、興趣班講座、自己超長工作時間(八九點才回到元朗)、加上自己的健康問題、工作進修家庭的平衡、教會服侍等,真是一點也不容易!! 更複雜是夫婦間、手足間對父母子女的入校入院的安排考量,難免各持己見……自己身心疲憊,心靈也難以安靜,如何處理他人的生命挑戰呢? 弟兄姊妹,你記起耶穌的呼籲嗎?勞苦(疲乏、困倦、掙扎奮鬥)擔重擔(承擔背負、隱喻:遵守無根據的誡命)的人到祂那裡得享安息(休息、重新得力)!耶穌願意賜你力量,叫你的生活重新調教,以祂為首,去面對不同的挑戰,今天我們有否把我們的重擔交托,還是以為自己在坐車,但其實背著重擔站在貨車尾罰企呢?「三文治們」辛苦了!讓耶穌來參與我們的生活,一同規劃我們的人生吧! 註:筆者將展開一千小時家庭治療實習,歡迎教會弟兄姊妹找小妹分享生命點滴,主內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