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新來賓 – 古藹文傳道

今年門訓除了要完成讀經一次, 恆常做什一奉獻之外, 還有最少帶領一位新朋友參加教會任何活動或聚會。教會由四月四日恢復實體主日崇拜之後, 累積已超過二百位, 平均每月有二十五位新來賓參予教會各種活動, 而大部分是主日崇拜聚會。是由大約一百多位的弟兄姊妹帶來的,其中約有八十位是參加門訓。還有數字顯示有超過四十位弟兄姊妹超額完成( 帶多過一位新朋友) , 更有一位已帶領超過十位新來賓參加聚會。最興奮的是本身是新朋友的也會帶新朋友參加。為弟兄姊妹努力行動邀約而感恩。 這次邀約新來賓的形式能夠帶動一種積極參與的氣氛, 這氣氛比較之前「擺明車馬」要弟兄姊妹傳福音而帶新朋友返教會來得輕鬆和容易, 對新朋友來說也會感到舒服和自在。配合教會多元的活動, 除了主日崇拜、週六青年崇拜、小組、還有各種活動、課程和興趣班, 提供弟兄姊妹多樣化的機會發出邀請, 同時也讓新朋友多方向和層面認識接觸教會, 了解基督信仰和生活。 我們邀約新朋友來到最終的希望當然是讓他/ 她們留下來, 聽到福音認識及接受基督救恩。有學者研究每邀請二十五位新朋友, 只有十五位答應會來, 而那十五位當中通常有八到十位真的應約來到, 而這些人裡面又只有五到七位在往後還會繼續參加聚會。即是邀約的人中到最後有兩至三成會留下, 照數字計算如果今年有二百多位新朋友, 就會有四十至六十位留下, 繼續接觸教會, 盼望能夠成為神國度的一員。 如何讓新朋友留下? 除了繼續邀請, 還要不住禱告, 祈求主耶穌保守新朋友聽到的神話語, 看到神在人生命的作為, 被神觸動的感受都藏在心裡, 賜他們渴慕追求的心在生活中會思想去體驗。除了繼續邀請, 不住禱告, 弟兄姊妹你願意多走一步, 認真地裝備好自己, 最基本可以做初信者的栽培員, 將耶穌的吩咐和教訓與他們分享, 一齊實踐, 一齊成為基督的門徒。阿們!

小組精神是求變 – 馮葡枝傳道

大家在現在的牧區和小組生活了多少年? 三年? 五年? 還是十年以上?雖則是「不可停止聚會, 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 但原來也會「聚會慣了」。 小組是一個緊密的群體, 由數個至十多位組員組成, 是實踐彼此相愛和大使命的小群體。「聚會慣了」是指這個小群體相處太久了, 彼此習慣了大家了, 起初的熱情和目標也淡忘了, 小組很容易進入不冷不熱的狀況。 健康的小組也有著她的生命週期, 停滯與老舊都需要適時的調整, 否則各人的成長空間, 小組的存在目的, 就會停頓和偏離了。 感恩我們在2 0 2 2 年都會經歷牧區和小組重組, 有新的組合, 新的開始,可以幫助我們努力面前。這次重組, 不是叫我們與舊組員關係割裂和停止, 反之是一個彼此祝福和見證的機會, 見證著重組後大家的成長及改 變, 這是成熟的面對態度。 餘下今年不多的時間, 就讓我們珍惜相聚時間, 回顧這些年的小組生活點滴, 慶祝小組的成就, 然後期望新的開始。

活化信仰 – 何景昕傳道

活化一詞, 通常讓我們想到把老舊建築物, 需要重修或注入新元素, 來讓它繼續在歷史上存留下去, 否則只會荒廢或被清拆。若是有機會歐遊, 會發現有很多莊嚴宏偉的大教堂, 除了供旅客參觀之外, 好些更開放作為派對的租賃場地, 只要商業機構付得起錢, 白天人跡稀少的莊嚴教堂, 晚上頓時吸引人來, 但卻是來狂歡。 曾經信仰極興盛的地方, 甚至整個新教的發源地, 現在卻因信徒的心冷淡、生活安逸、隨從世界思想、甚至接受異教背信棄義, 失卻了自己作光作鹽的用處。一間再宏偉的教堂沒有注入信徒的質與量, 也只不過是一棟供人欣賞歷史建築物, 彷如沒有靈魂的軀殼, 這樣的教會也不會有上帝的同在。 最近教會的課程— 五旬宗的信仰特色與實踐, 會否引發你對自己宗派、甚至信仰的反思? 當信主的年日越長, 有時好像發了呆嗎? 出席崇拜的心態是規律但流於空洞? 參加小組像是派對般的飲食男女? 你的信仰與生活是否已經割裂嗎? 最近有報導指出連信仰都發展科技化時( A . I 人工智能) , 你又以什麼心態持守你的信仰? 我很喜歡「神召會」這個命名: 「上帝親自召集自己的選民」, 不論中英文都改得很貼合「教會」的原來意思; 而教會ε κ κ λ η σ ι α 原文就有向外召集或「主的召集聚會」的意思。由此看來, 我們就是一群從外被蒙召, 聚集敬拜上帝到相交, 再向外擴展的選民。教會的產生是由被基督拯救的人所組成, 也是成為傳遞救恩福音的地方, 這就是原本教會的本質, 不過當我們失去了力氣、方向或目標, 教會就如上述所說,流為一楝建築物。如果活化建築物讓它得以存留, 那麼活化自己的信仰又是什麼? 「活」就是活像基督、活出神的旨意、活出見證……

假先知的分辨 – 陳健威牧師

最近在教會的五旬宗課程聽到學員問題: 「如何分辨真假先知? 」, 這問題在五旬宗的信仰實踐裡, 也是常常被問及的問題, 確實只看預言是否應驗來分辨真假先知的分別, 這分辨的標準略為表面, 以下是一些判斷準則, 幫助大家對假先知多一些認識: 一) 第一個試驗是教義。假先知所發的預言若不合乎聖經或信仰, 基本上無論他有神蹪奇事支持他的預言, 他所說的話也是無效的。這一點特別的地方,不是以預言是否應驗為目標, 而是當中的內容最為重要和關鍵。然而, 假若您連基本信仰的內容也搞不清, 我勸告請不要接受任何人( 包括教會內) 的預言說話, 因為錯誤的預言只發生在沒有真理基礎的神子民身上。 二) 第二個試驗是預言的實現。在申命記十八章2 1 – 2 2 節記載: 你心裏若說:『我們怎能知道那話是耶和華未曾吩咐的呢? 』先知奉耶和華的名說話, 所說的若沒有實現, 或不應驗, 這話就是耶和華未曾吩咐的, 而是那先知擅自說的, 你不必怕他。」 雖然我說過預言的應驗不算是絕對的標準,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應驗」在聖經時期中的重要性。預言往往有短期和長期的預言, 無論是短期或長期的預言, 應驗的條件必須還有具體的指示內容, 若沒有具體的預言內容, 我們對這些預言不應太過「入心」, 察驗預言者有時比說預言者還要重要。還有聖經中有沒有先知是說錯話, 這情況是有的( 如王上十三章) , 但聖經是很少的例子是這樣, 所以預言的應驗是一個重要的標準。 三) 第三個試驗是先知的品格道德。聖經上最為明顯的例子是耶利米, 他給的答案是: 「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曾見可憎惡的事; 他們行姦淫, 做事虛妄, 又堅固惡人的手, 甚至無人回頭離開他的惡。」( 耶利米書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