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事奉 – 古藹文傳道

你會否認為事奉是信仰的一部份? 當我們越認識耶穌, 會否希望在事奉中回應主的愛? 我見到教會許多弟兄姊妹信主後, 便開始在不同的崗位事奉, 十年、二十年沒有停過。有什麼動力能夠令他們可以仍然懷著熱誠, 堅持繼續不斷去事奉? 首先是有神的愛作為原動力, 是神的愛親自吸引弟兄姊妹而他們又渴慕親近神, 常常將自己浸在神的愛裡面, 在愛的互動中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好想以愛來事奉回應神。常常保持與神有親密關係好重要, 尤其是事奉, 如果單靠自己的力量, 好快會乾竭, 難以持續事奉。神是我們力量的源頭, 惟有常連結在神裡面( 枝子葡萄樹的關係) , 就能夠維持事奉的動力。 另外有神話語的助力, 在事奉的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 會有不同的考驗和挑戰, 會疲累, 屬靈生命有高有低。我也曾在事奉中遇過錯敗, 曾被人質疑自己處事有問題, 人際之間有緊張衝突, 信心有動搖。但因著神的話語和在禱告中捉緊神, 以致無論遇到什麼困難, 都可以重新振作。( 縱然行過死蔭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祢的杖和竿都安慰我。) 此外事奉神還會經驗能力的提升, 在不同的崗位事奉, 會發現自己不足之處, 我相信神為我們每一個預備一切事奉所需的裝備, 在乎我們是否懂得去支取。當人願意為神承擔愈大責任時, 神會提供相應的能力去完成這責任。當人專注在一個崗位事奉, 可以越做越精, 可是如果到達一個位置, 發覺無什麼突破或者挑戰( 無需要依靠神的時候) , 最好轉換其他事奉崗位, 走出自己安舒區, 讓自己有更多依靠神的機會, 讓神的帶領突破限制提升不同範疇的能力。 今年教會其中一個目標是「一年兩事奉」, 鼓勵未有事奉的弟兄姊妹能夠找到合適的崗位, 嘗試在事奉中體會神的愛回應神的愛, 神的話語給你信心和能力, 接受挑戰突破生命限制。

禱告的媽媽 – 胡嘉麗助理傳道

「最寬廣的不是大海, 是心胸… … 最勇敢的不是勇士, 而是母親! 」 母親不是一個名字, 而是一份天職, 是女性獨有的任務, 是上帝託付給每位媽媽的一項挑戰, 妳一生甘願背負嗎? 我想起聖經記載了兩位偉大的母親, 都是經歷極大的挑戰, 可以給我們作為媽媽的效法榜樣。 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是一位順服禱告的媽媽, 「馬利亞說: 『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 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 從今以後, 萬代要稱我有福。』」( 路1 : 4 6 – 4 8 ) 馬利亞以讚美為始: 「我心尊主為大; 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這突顯了馬利亞的心情和態度的徹底改變, 從本來因為聽見天使告訴她要懷孕生子的驚慌, 轉為敝開心靈, 接受上帝的旨意成就在她身上。馬利亞的回應: 「我是主的使女, 願意照你的話實現在我身上」, 表明她完全順服的態度,甘願承擔這項艱難但重要的使命, 讓上帝的救贖計劃得以成就。這可說是眼光的改變, 馬利亞不再看見自己的不足, 只看見上帝的榮耀和能力。 另一位就是撒母耳的母親哈拿, 哈拿禱告說: 「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 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 我因你的救恩歡欣。( 撒上2 : 1 ) 也像馬利亞一樣, 哈拿也是從痛苦流淚的愁苦中, 因轉眼仰望耶和華而經歷心靈無限的力量,從此生命不再一樣了。 這兩位禱告的媽媽確是我們基督徒母親的典範, 讓我們學效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不專注「當下」的困苦,…

大齋期反思-何為敬虔 – 古藹文傳道

今天是復活節主日, 記念耶穌基督受死復活的歡慶日子, 也是標誌四十天大齋期屬靈操練完成的時間。在操練過程中, 讓我反思較多的是關於何為敬虔。在提摩太前書4 : 7 – 8 提到「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因操練身體有些益處; 但敬虔在各方面都有益,它有現今和未來的生命的應許。」 敬虔的意思是「尊崇」或「敬畏」, 在新約聖經中以提摩太前書提的次數最多, 共有九次。在當時希臘社會用來表示對統治者、地方長官和父母的尊重, 但在新約聖經中專門用作對上帝的敬畏, 真正敬畏上帝的人, 生命經歷自我中心轉化成以上帝為中心, 認識和愛上帝屬性柔合畏懼上帝的威榮作為構成對上帝的敬虔。簡單來說從前心中無上帝的位置忙於自己過活, 但現在將上帝永遠置於優先, 行事為人尋求上帝心意過討神喜悅的生活就是敬虔。 保羅用運動員健身鍛鍊作為操練敬虔比喻, 當時運動比賽在整個希羅世界非常流行,對於運動員來說健身鍛鍊是必不可少的。保羅以節制飲食和鍛煉身體比喻基督的門徒要如此操練敬虔: 節制飲食: 懂得選擇進食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比喻為選擇有助屬靈生命健康成長的靈糧, 保羅強調就是「聖經- 神的話」, 能夠讓人認識上帝喚起對上帝敬畏的心。昔日保羅提醒提摩太小心假師父傳講似是而非的教導, 棄絕世俗的言語和無稽的傳說。今日我們同樣小心接觸的人或從網絡上所得的訊息也有許多偏離真理的教導, 懂得篩選和分辨拒絕垃圾食物, 以免阻礙靈命健康成長。 鍛煉身體: 食物進入身體會轉化為能量, 身體要運動才能使肌肉增生, 並且須要努力勞苦持續鍛煉, 體格才能強壯起來。比喻培養敬虔生命, 須要消化明白神的話, 在生活任何層面持續信靠上帝、依靠上帝應許實踐出來, 凡事以討神喜悅為目標。當時有種具體敬虔的行動是猶太人的傳統觀念發展出來的, 保羅與雅各都同樣提到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 引伸今日賙濟窮人行善助人都可以作為實踐神的話操練敬虔的行動。 回顧過去兩年教會因疫情嚴峻曾三次停止實體崇拜及小組活動, 疫情之下能夠成為我們操練敬虔的場景: 我們是否依舊將主日崇拜及小組時間分別出來歸上帝? 堅持每日按時讀經祈禱親近神? 持守每月十一奉獻? 主動幫助關顧有需要的弟兄姊妹? 在每次恢復實體聚會時, 總會發現部分弟兄姊妹身體「發福」不少, 不知屬靈生命情況又如何? 預期下禮拜教會恢復實體聚會, 盼望大家能保持渴慕敬虔的心, 返到教會一同尊 崇讚美榮威的上帝。

復活的主 – 何景昕傳道

相信大家抗疫也感到倦了, 但我們仍持守盼望, 疫情盡快消退, 以致我們的生活可以回復以前… 請等等! “ 回復以前” 有什麼好處?我們真的認為“ 之前” 是好的? 或許當我們失去一些人事物的時候, 總希望不惜一切方法留住, 不要失去。 當耶穌被捕、被審、被打、被釘之後, 門徒有沒有擔心將要失去與他們一起生活的耶穌? 他們往了那裡去? 面對灰心、沮喪失意後,一切回復以前的生活, 繼續為生活奔波、營營役役。曾經所經歷的神蹟、所吸收的教導、所相信上帝之子帶來的盼望, 通通拋諸腦後了。 我們又如何? 最近聽到有些信徒說倦了、有些不想再在屬靈上前行、有些更決意停下來, 像門徒一樣回到之前的營役生活, 彷彿沒有曾經認識耶穌一樣? 面對不同的困難和逆境, 大家都很無助或無奈, 很想很快有轉機及有出路。弟兄姊妹仰望呼求主吧! 因為主是以勒羅愛E l  R o i ( 看顧人的神) , 主更是耶和華沙龍S h a l o m ( 平安) , 當你有缺乏— 耶和華以勒J i r e h ( 供應) , 當你受傷失意、患病跌倒時— 耶和華拉法R a…

虛空不再空虛 – 何景昕傳道

今年初開始, 元福幾位牧者以系列形式講道, 之前有哥林多前書系列, 隨之是傳道書。若談起此書, 即時印象是… 虛空的虛空。「虛空」一單在傳道書詞已出現了3 7 次之多, 無怪給人印象什麼都是虛空。不過, 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的傳道書嗎? 上帝透過傳道書究竟有什麼教導? 所以, 弟兄姊妹趁這幾星期可以先預讀一次傳道書, 當聽道時就更容易投入及理解。 傳道書屬智慧文學, 內容包括生活智慧( 箴言) 、人存活的意義( 約伯記、傳道書) 。「智慧」雖指人的智慧或人生經驗, 但其實所有智慧都是從神而來。而智慧文學也會讓我們從另一角度理解神— 「創造」( 有別於常聽的救贖) , 是神創造這世界( 日光之下) 來看人生。這裡所指的創造, 其實再可向兩個層面來看, 一是上帝賜給的禮物、二是上帝所帶來的秩序。另外, 智慧文學另一特色, 讓讀者可在書卷探索中來尋問智慧, 反思人生, 而最終都是讓人歸回這位創造的神之旨意。 傳道書是一本探索人生意義的書, 指向人生不斷在挫折與空虛的生命循環中, 人看似無法尋找出路, 但同時指出神知道萬事, 我們必須敬畏祂並最終神必審問你過去所做的一切。可能你在想: 傳道書反映人在「日光之下」, 人生苦短和充滿矛盾, 也有種種不公和令人沮喪的事, 看似只散發出人生悲觀的無助感。事實並非如此, 傳道書提醒讀者, 雖然人生存有限制, 也不能參透神一切的作為; 然而, 神將永恆的知識放在人心, 也就是說, 神給人最好的, 就是接受人的限制, 享受神所賜給的供應, 而非忍受現狀。 要領略傳道書的思想, 莫如以敬畏神為出發點, 並每天充滿感恩神對人所創造的一切。

非常「暑假」 – 胡嘉麗助理傳道

由於香港疫情前所未有的嚴峻, 政府突然宣佈所有中小學最遲於3 月1 7 日提早放「暑假」, 目標在復活節假期後恢復上課, 並在8 月初完成下學期的課程。面對突如其來的假期, 無論是老師、學生以及小朋友的家長都措手不及。老師忙於重新規劃教程, 家長安排照顧在家的小朋友學習和生活上的需要。 疫情持續嚴峻, 孩子又突然放暑假, 生活和學習都打亂了, 相信所有家長都會措手不及, 不知所措! 孩子被困在家中, 又擔心隨時染疫, 可以怎樣照顧? 疫情路難行, 可以怎樣才能與孩子安然渡過這個「非常暑假」? 兒童事工有見及此, 與視博恩( C B N ) 合辦「早來了! 暑期聖經班」, 盼望在這個突如其來的「暑期」能好好裝備孩子成為基督的小精兵, 好抵擋這磨難的世界! 因為耶穌說: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不要阻止他們, 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馬太1 9 : 1 4 ) 元福一直鼓勵弟兄姊妹在家推動家庭崇拜( 家庭崇拜是指家人在家中一同進行宗教活動: 敬拜、讀經和禱告等) , 可是弟兄姊妹總會有很多原因無法實行。有趣的是最近兒童事工發了一份問卷調查, 其中一項是你認為家庭崇拜重要嗎? 回覆是一致的1 0 0 % 重要!弟兄姊妹, 第五波疫情讓我們「足不出戶」, 被困在家中的日子, 究竟是 困獸鬥?…

大齋期的深思 – 何景昕傳道

3 月2 日將是聖灰日, 也是進入4 0 天大齋期的開始。若在這裡再說大齋期是基督教重要的節期, 我想也沒有這必要了。教會多年來一同讓弟兄姊妹參與其中, 應該從中領會了不少, 反而值得深思是︰ 藉參與大齋期在禱告中可以蒙主保守健康、工作順利? 專注在認罪悔改?為很多代禱事項禱告? 祈求世界回復正常? 還是因為一年一度, 是宗教儀式? 畢竟用上4 0 天專注禱告, 或為主禁戒一些食物或心中慾念, 這本是好的。奈何過了四十天及復活節後, 為何「老我」又一同復活, 過著如常以往的「我」, 然後又一年復一年。 我們常聽說要做到個人信仰生活化, 在生活上彰顯見證, 榮耀基督, 可是原來自己的生活價值觀世俗化, 最後得出結果是「個人信仰世俗化」。當偏離真理跟隨世界生活走, 加上現在疫情、工作等都已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每天重覆又營營役役, 偶爾休息或是買一些物質, 或許填補心靈上少許的空虛, 但如果沒有聖靈的氣息, 我們就像以西結所看到枯骨一樣的異象, 失去一切指望及無能為力。無怪很多基督徒的屬靈生活窮得只淨下軀殼, 他們的屬靈生命早已被世界奪走了。 我們在大齋期中透過詩歌、讀經、默想等方式, 或再加上禁餐或奉獻時間、金錢等服事的行動, 這都是有助自己容易進入捉摸主的心意, 但更重要的是透過操練, 思念自己也不過是塵土, 透過克己節制時那份掙扎, 感受耶穌基督甘願放棄榮耀, 捨身救贖的心腸, 原來明白就是那份隱藏著主珍貴的愛。 大齋期, 不應是另一個漫長代禱及向上帝申訴的時段, 因為上帝果真知道我們的需要, 也可以全然釋放我們內心的綑鎖重擔, 讓聖靈的氣息再次進入我們裡面, 重新把這個「我」再次活起來。透過今年的大齋期, 靠著聖靈的提醒, 明白主耶穌的旨意, 對付個人在屬靈生命的陋習, 願大家在屬靈生命上有重新氣息、邁進一步。

順服。持之而行 — 古藹文傳道

有一個人, 某天上帝出現在他面前, 要他去推門口的一塊大石頭。這人每天推完石頭後都筋疲力盡。幾年過去, 這人覺得自己好像在浪費時間和力氣, 因為這塊大石頭根本沒動一下。這時候魔鬼來到, 並告訴這人說:「你已經推了這麼久, 石頭丁點沒動一下, 以後也不可能動的。」魔鬼的話讓這人覺得自己是個大傻瓜, 他在做一件沒有意義的事。 這人極為沮喪來到上帝面前, 他問上帝說: 「天父啊! 我照祢的吩咐去推石頭, 但那塊石始終原封不動, 我覺得自己像個傻瓜, 浪費時間又被魔鬼嘲笑, 感到失敗又難過。」 上帝慈愛地回答他說: 「孩子! 我要你用力去推那塊石頭, 可從來沒說過要你移動它啊! 這些年來你做得很好, 怎麼說浪費呢? 你看你自己, 手臂肌肉粗壯, 肩膀厚實, 能力比以前強多了。」上帝繼續說: 「我也要藉此鍛鍊你對我的順服和信心, 要你完全信靠我的智慧, 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聰明。你不用去移動那石頭, 因為那是我的事, 我會移動它! 」 許多時候上帝吩咐我們做的事, 渴望即時見到果效、明白其中的意義或者希望按照自己預期發生。但是對上帝來說, 祂只想鍛鍊我們對祂全心順服, 有毅力和耐性持之而行地實踐祂的吩咐, 當中可能會跌倒, 但永不言敗也不放棄, 對上帝信靠一點不疑惑, 這正是上帝一直要我們學習最基本的功課。 讀經祈禱、委身奉獻、領人歸主都是上帝對我們的吩咐, 當我們順服持之而行實踐時, 外在生命未必見到顯著變化, 但內在生命實質上慢慢地被更新改變, 就如上述推石的主角, 他的肌肉不經不覺變得粗壯和結實, 我們屬靈的生命同樣會變得堅固和強壯起來, 可以更認識和體貼上帝心意, 對罪的儆覺性提高, 更願意依靠上帝脫離罪的誘惑和轄制, 過聖潔和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新的一年一齊立定目標, 順服持續不繼地認識和實踐上帝的吩咐。

努力事奉不鬆懈 – 何景昕傳道

剛剛在聖誕節, 收到一位幼稚園同學的長途電話, 除了彼此問候近況,更被告知她所住的地方當時已突破一萬宗o m i c r o n 病毒感染, 似乎感染速度不斷增加, 擔心並忠告香港的朋友… … 我也不敢輕言香港會不會像歐美國家般失守, 但我們有了S A R S 的經驗後, 各人在防疫意識方面, 普遍是好過他們的。話雖如此, 若是我們輕看或是自恃, 就必定失守並再次陷入之前的狀況。 教會設立部門及事工服侍人員嘉許禮, 感謝各事奉人員過去的付出, 特別是在兩場主日崇拜展開後, 大家都多付了一倍的時間及力量, 仍然謹守崗位, 使主日及其他事工運作如常, 這是大家一同努力的成果。然而, 在此鼓勵大家仍要努力不鬆懈, 並經常調整自己服侍的心態: 1 . 要為自己仍有事奉的機會存感恩的心, 不計較不抱怨, 因為能有「服侍主」的機會是上帝的恩賜。 2 . 常常與主連結, 「服侍」才會有生命更新, 結出更好的事奉果效。 3 . 求聖靈常常提醒自己作聖潔的事奉, 使主喜悅和使用。 4 . 求主賜智慧和忠誠去作服侍, 放心交託及支取從主而來的事奉力量。 5 . 求主讓事奉團隊合作, 能有效分工及彼此配搭地事奉。 6…

誰平定風浪? – 何景昕傳道

按西方傳統, 今天是拆禮物的日子。兒時總不明白為何多此一舉有這日, 心只想收到禮物當然是盡快拆, 就早點有滿足感。即使長大後, 我也不大喜歡要訂、要等的東西。無他的, 現代的生活節奏壓根兒是不容許我們享受靜待和期待, 因為人的本性總是想到什麼就要即時得滿足。 2 0 2 1 年將近尾聲, 活得好嗎? 平安嗎? 感恩嗎? 還是經歷了如風如浪的事情嗎? 有恐懼? 頓失方向和平安?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 耶穌平定風浪的事跡已聽過不知幾多遍, 大概只會憶起耶穌「斥責風向海說」, 風浪就平住了。可會想門徒當時的看見忽然狂風大作, 那種驚慌無助, 向耶穌求助: 「我們快沒命了, 你不管嗎? 」( 可4 : 3 8 ) 。耶穌平定風浪後,對門徒說那句: 「為什麼膽怯? 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 我們又會否記著? 每當我們遇上困苦時, 我們都會與門徒同樣的態度— 我們快沒命了, 耶穌你不管嗎? 究竟「信耶穌」只是一個信仰? 抑或只是一個聽了多遍的聖經故事? 反之, 耶穌又怎樣看門徒及我們? 耶穌及時才平定風浪, 目的是讓門徒在經歷上有成長, 祂訓練門徒也儼如拆聖誕禮物一樣, 留待那天才拆開, 令祂滿心喜悅; 同樣, 當我們人生的經歷尤如那場風浪時, 耶穌都期待你的態度, 怎樣相信祂能帶領你平定人生的風浪。 人成長後才漸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