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從年頭推行門徒訓練, 實踐讀經計劃已超過半年, 傳道同工也盡心竭力推動各樣補讀班、解經班、研經班等等,務求大家投入參與這項計劃。大家讀經的進度如何? 如果能夠跟隨日程進度的, 為你感恩; 如果已經墮後一段距離, 鼓勵你還有時間可以急起直追。 當大家進行半年讀經後, 會否發覺生活規律上有所改變? 如果開始覺得一天沒有讀經而渾身不自在時, 即是初步已養成續經習慣。盼望你繼續堅持下去, 還有五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讀畢聖經一次。讀畢聖經一次當然重要, 但養成每天讀經習慣更重要。 雖然我們推動是一種速讀的形式, 讀經過程未必明白所有內容, 只是當我們每天讀經的時候, 就是上帝向我們說話,我們認識上帝的時候。相信讀經期間總有一兩句或一兩個字觸動心靈。如果是早上讀經, 帶著這一兩句說話進入生活工作中, 經驗上帝說話的提醒和同在。如果是晚上讀經的, 就讓上帝的說話作為鏡子檢視整天生活歷程, 經驗上帝光照知道改善地方。雖然是速讀, 但上帝話語是滿有能力的。 現實中信徒何時用到上帝話語? 許多是遇到問題、挫折、困難的時候, 就會翻開聖經看看上帝有何指引或出路, 因為最記得「神的話語是我腳前的燈, 是我路上的光。」, 經文記載在詩篇1 1 9 : 1 0 5 , 但之後1 0 6 節繼續說「你公義的典章, 我曾起誓遵守, 我必按著誓 言而行。」我們常掛在口邊要遵守實踐上帝的話, 又是否認真地做到呢? 盼望我們不只是遇到問題時才依靠上帝的話,而在平日生活中時刻遵行, 成為我們隨時的提醒和幫助。 一棵樹要靠樹根盡力延伸進入土壤, 探取蘊藏豐富養份的地方, 在那裡抓緊土壤吸取養份, 樹才會穩固成長。我們生命就像一棵樹, 上帝的話語是我們生命主要養份, 也需要我們盡力追求、探索進入、理解消化, 吸收才能成長。養成讀經習慣是起步, 求上帝繼續打開我們讀經胃口, 讓我們成為渴慕和實踐上帝話語的人。
Category: 牧者話
元福角落 – 古藹文傳道
元福角落主要是一個基督教信仰精品的寄賣平台, 在今年四月二日正式投入服務, 至今已運作超過三個月, 反應良好。元福角落設立的目的主要有三樣: ( 一) 補足區內信仰精品缺乏 每當遇上一些特別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有家人朋友洗禮、生日、婚禮的日子, 總希望送上有信仰元素的精品表達心意。可惜區內銷售基督精品的地方寥寥可數。元福角落的出現, 提供弟兄姊妹多點選擇, 送禮自用皆合適。 ( 二) 塑造信仰生活文化 猶太人建立信仰文化傳統非常有效, 其中一種是從家庭擺設、身穿衣服及隨身攜帶物品入手。猶太拉比按著三段重要的經文: 申命記6 章4 – 9 節、1 1 章1 3 – 2 1 節和民數記1 5 章3 7 – 4 1 節, 稱為「示瑪」( S h e m a 意思是「聽」) , 弄成卷軸放在匣子內, 掛在房屋門框上成為「門柱聖卷」, 出入時刻緊記上帝說話。又以皮帶繫綁在額頭、佩戴在手臂和手掌上的「經文匣」在儀式中時刻禱告 。此外, 還穿著四角繫上繸子的內衣, 這些繸子以特定的方法打成結象徵6 1 3 這個數字,提醒他們遵守律法書中提到的6 1 3 條誡命。以上的傳統都具體地顯示猶太人從家中擺設、隨身物品,…
母親快樂 – 何景昕傳道
願你的父母歡喜, 願那生你的母親快樂。( 箴2 3 : 2 5 ) 據文獻最早的母親節源於古希臘, 到了1 7 世紀, 有英國教會以此表達尊敬耶穌的母親— 馬利亞, 而美國母親節的典故是由瑪莉( A n n a M a r i eJ a r v i s ) 發起, 她終身未婚也沒有當過母親, 但是非常感激母親多年來照顧, 在記念自己已故母親的同時, 也提出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無私奉獻的母親們, 瑪莉與朋友四處向國會議員等提議, 把五月第二個週日定為母親節的想法, 幾年間擴展至整個美國。1 9 1 3 年國會確定將每年5 月的第二個週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 以表達對母親的尊敬, 而康乃馨也是源於瑪莉的母親生前最愛的花, 於是也順應成了母親節的象徵。雖然其他國家的母親節分別定在不同日子, 但幾乎全世界都會對母親節賦予肯定及尊敬的。 當人越來越重視這個節日, 商家們也不得不把母親節看為產品促銷的節日, 有美國組織調查, 每年單是購買母親節禮物, 合共花費約2 0 0 億美元以上。一般而言,…
出走山上行 – 古藹文傳道
四月初, 趁著復活節的假期, 參與了教會一班初中至高中青少年的行山活動,過程中除了帶來許多歡樂之餘, 亦讓我發現兩個現象。首先, 在疫情下學校暫停面授課程, 青少年習慣長時間留家中少做運動導致體能欠缺鍛鍊, 而且對戶外運動基本上沒有太大興趣和準備明顯不足。另一方面, 小組約新朋友去行山, 不失為領人返教會認識神的一種福音預工。 當日難得有三位新朋友出席活動, 期間有機會與當中兩位傾談, 問到對上一次行山是什麼時候, 一位說已經是一年多之前, 而另一位更已經超過兩年沒行山, 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父母減少讓她們外出, 避免受感染留在家中。基本上在疫情期間謝絕一切戶外活動。結果當行程未及一半已經問何時到終點, 飲用的水又不足夠。整個行程最後要中折返, 因為隊中有組員腳痛難以行畢全程。折返途中見其中一位新朋友已飲完帶來的水, 便將自己一瓶的水全給她喝, 當她飲完後讚嘆: 「我從未試過, 原來水可以咁好味㗎… 」, 我除了向她發出會心微笑外, 心裡忽然想起聖經提到「把一杯涼水給小子喝」的教導, 一杯涼水可能微不足道, 但對於正在乾渴的人就會為她帶來深刻的感受。可能這次行山之旅留給這位年青人一個難忘的經歷。 此外, 一趟的行山旅程能夠與新朋友談到家中網課學習狀況, 家庭瑣碎事, 分享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感受到少年人內心世界的單純及無機心, 可以坦誠向一個第一次見面的大姐姐分享, 非常難得。可能因為面對舒服的大自然環境, 心情變得輕鬆,人心容易敞開, 願意分享多一點內心的世界。所以, 我發現行山可以在現今疫情下提供小組一個既有益身心, 又可以接觸新朋友的活動。不妨相約小組成員計劃一些簡單舒服的行山路徑, 然後邀約新朋友參加, 途中傾談之間可以分享信仰生活, 對新朋友來說較為容易接受。 話說回來, 這小組用了三年的時間才約成這次的旅程, 我期待下次再有機會與這些新認識的青少年行山。不過, 下次一定會建議跟他們先來個行程簡介, 要他們做足準備才出發。
價值 – 何景昕傳道
兩年前在萊比錫聽街頭演奏, 已很享受這匆匆的1 0 分鐘, 不管他們是不是著名音樂家還是音樂愛好者, 表演者和聽眾都十分陶醉在當中。然而在美國華盛頓一個成千上萬乘客經過的地鐵站內,一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4 5 分鐘巴赫( B a c h ) 的作品, 演奏結束後, 車站如常魚貫而行。他離開時沒有引起任何注意及掌聲, 也沒有人知道這小提琴家,原來是世界著名演奏家J o s h u aB e l l 。當天他用一部價值3 5 0 萬美元的小提琴, 彈奏了世上最複雜的作品之一, 而他平常在演奏廳裡演奏那相同的樂章, 必須以平均1 0 0 美元以上票價才會聽到。J o s h u a B e l l 隱藏在地鐵站裡演奏, 是為了與W a s h i n g t o n…
我要親近上帝 – 古藹文傳道
雅各書4 : 8 「要親近上帝, 上帝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 要潔淨你們的手! 心懷二意的人哪, 要清潔你們的心! 」 大齋期開始了, 讓我一同親近上帝。親近上帝不只是祈禱、靈修, 而是將整個生命獻呈上帝。「有罪的人哪, 要潔淨你們的手! 」有罪的人, 是指犯罪的信徒, 並非未信主的人; 「手」是複數,是指人的行為, 意思是犯罪的信徒哪,要認罪悔改, 潔淨生活上的行為, 回轉歸向聖潔的神。「心懷二意的人哪, 要清潔你們的心! 」心懷二意指一方面追求神, 討神的喜悅, 而另一方面又貪戀世界, 追求世上的享樂或被世務纏繞。「清潔你們的心」指我們的心思, 雖然處身世界但不愛世界, 而專心愛神, 使我們的心只得一個目標, 眼睛只聚焦一位對像, 就是神自己。 如何可以潔淨生活上的行為, 清潔我們的心專注親近神呢? 可以從認識神的話語開始, 神的話語就像一面鏡子, 能夠顯出我們心中的污穢, 指出我們的罪。 然後祈求聖靈幫助我們知罪而認罪, 願意遵行神的話語, 當我們逐步實踐神的教訓時, 心靈就會漸漸被潔淨, 也更多明白神的心意, 願意活出潔淨生活。我們清楚不能靠自己勝過罪惡的引誘和情慾的試探, 因為我們活著的世界存在太多誘惑, 所以「當親近神」, 假如我們的心常在神裡面, 神的話也常在我們裡面, 便有足夠的能力脫離和勝過罪惡。 早前教牧同工已為大家錄製大齋期四十天的靈修禱告片段, 鼓勵弟兄姊妹好好運用。除了作為個人靈修材料外, 也可跟兩三個小組核心成員每星期一次約定日子時間集體靈修, 之後交流分享當中的領受彼此代禱, 有助加深和建立與神與人的關係。又或者在小組中加添時間讓大家分享靈修的情況, 彼此激勵守望。期盼大家共同努力親近神, 見証神必親近觸摸各人生命, 感受與神親密連結的甘甜滋味,…
上帝叫我們不舒服? – 何景昕傳道
路1 7 : 9 – 1 0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 主人還謝謝他嗎?這樣, 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 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所做的本是我們該做的。」 許多人都渴望被上帝使用, 想踏出服侍主, 卻又想保持在安逸之中。或是當我們全心全意地服侍, 可會跟上帝討價還價說: 我既要在天上和地上都能要得獎賞,最好是不需要付出太多時間和精神。又或是求上帝: 我願意奉獻及跟隨祢, 求祢先給我穩定收入及生活、健健康康, 我就會來履行作基督徒的責任。 經文提醒, 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僕人, 應該按照主人的吩咐去作, 這是本份。理性上我們是了解這經文的意思: 獻上及服侍該是我們的本份, 不會期望有什麼回報, 但基於人性又很想得到主的稱讚、得到付出和服侍的回報; 又或是當我們真正行奉獻和服侍時, 困難卻又一浪接一浪, 感到上帝的國度與現實生活會有很多反差, 質疑我們所信的能否合理地應用在生活中? 更甚的是我們對自己舒適的小世界太依戀,無法放手讓上帝帶領我們進入祂的國度,以致我們根本不願奉獻和服侍。 倘若我們需要上帝先為我們解決工作、婚姻、兩代之間、經濟, 或是面對疾病等等的問題, 我們永遠不能踏出安舒區去進入奉獻和服侍的層面。當然我們所面對許多的問題, 可能是痛苦、無助和困難, 但我們更知道「我的問題」不會大於「我所相信」, 學懂在信仰及生活之中找到立足點及平衡點, 雖說「人生最難學的功課就是平衡」, 但主更會引領我們逐步走出困境。鼓勵你今年踏出安舒區, 學習成長,勇敢經歷蒙福的一年。
習慣 – 古藹文傳道
新的一年教會門徒訓練正式開始, 這是一個無須上堂的訓練, 主要鼓勵弟兄姊妹參與讀經計劃, 領人參加教會聚會和恆常奉獻。希望弟兄姊姊將這三項培養成為屬靈生命的紀律和習慣。行為心理學研究, 紀律和習慣是有意識的選擇和行動, 任何一種行為只要經過二十一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 超過九十天的重複就會鞏固其穩定性。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至七天左右, 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而不自在。需要堅定意志, 十分刻意提醒持續實踐, 會覺得不自然不舒服, 甚至會有掙扎想放棄的情況出現。 第二階段七至二十一天左右, 繼續第一階段的努力, 重複實踐, 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而自在。會覺得比較自然和舒服, 但是要留意偶一鬆懈, 就容易放棄或停滯不前。因此, 還需要刻意提醒努力繼續堅持。 第三階段二十一至九十天左右, 此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而自在, 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踏入此階段, 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生命中的一個有機部分進入自動模式, 它會自然不停地驅動進行, 沒有實踐反而覺得不自在。 以讀經為例只要大家堅持最少二十一天就可形成讀經習慣, 祈求聖靈賜毅力、忍耐、持久恆心給我們閱讀或聆聽神的話語, 讓神的話語潛移默化滲透和塑造我們生命。領人參加教會聚會, 可能要培養不怕「食檸檬」( 被拒絕) 的習慣, 把握機會繼續發出邀請。什一奉獻或月捐, 按聖經教導要獻上無殘缺而又是最好的給上帝,因此最理想是培養每月收到薪金便立刻作出奉獻的習慣, 不要等到月尾用到剩餘才獻給上帝。 如果我們能將讀經、傳福音、奉獻成功培養為屬靈生命紀律和習慣, 不但為今生帶來許多益處, 在提摩太前書4 : 8 – 9 提到「操練身體益處還少, 惟獨( 操練) 敬虔, 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教會門徒訓練也可看為操練敬虔的起步, 幫助我們心思意念, 言語行為逐漸邁向成熟, 更加貼合神的心意, 活出神的形像。元福人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註1 : h t t…
「家長」有話說 – 愛回家家長 Toby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 唯獨敬虔, 凡事都有益處. . . . . . 」( 提前4 : 8 ) 大多數人都明白操練會帶來益處, 但卻抗拒操練, 總喜愛停留在自己的安舒區( c o m f o r t z o n e ) 。操練? 只是想想、說說罷了, 並沒有肉身的付出及趕上! 感恩在我們的信仰上是有提及有關操練的事情, 最令人熟悉的就是有晨更禱告及禁食禱告。我們元福之前也有推動過, 你又參與了多少? P l a n y o u r w o r k 容易, w o r k y o u rp…
呼喊中的轉化 – 古藹文傳道
近日看一篇文章提及過去一年, 本地基督教詩歌音樂創作喜見新面貌, 年輕團隊創作的詩歌被教會聽見及採用, 團隊創作配合時代氣氛, 適切地幫助教會年青人在失望逆境中抒發情感、產生共鳴。文中有幾首歌曲介紹, 試聽一下, 聽到年青人心中的呼喊, 有些純粹抒發情感, 有些內容能夠帶出對上帝仍充滿信心和盼望, 聽後心靈得安慰有力量回到逆境中繼續奮鬥。 有以上的發現, 是透過教會一位姊妹在I G 分享得知。其後有機會與她傾談歌曲之餘, 也關心她近況。過去她曾對社會環境感到不滿、憤怒和失望, 曾向上帝呼喊希望上帝改 變身處狀況。今日環境仍在改變, 她卻分享當中的轉化。由情緒呼喊宣洩到理性的反思, 過程中她領悟到上帝不是按她心意而改變, 要改變的不是外在環境, 而是她對上帝的信靠, 內在生命要成長堅強。她明白世上追求沒有完美而且都會過去, 唯有追求上帝國度才有盼望, 會思想如何在世活出有意義的生命為目標方向。 如何經歷生命轉化? 必須透過耶穌。上帝用一個過程來轉化我們的生命, 是一個靈命成長的經驗。明白所有轉化的終極目標是「更像耶穌」。上帝要我們達成的目標, 不在於 平穩、幸福或舒適, 而要在不同的境況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與神的關係, 及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要像耶穌。此外一切「轉化」都從抉擇開始, 申命記3 0 : 1 9 上帝要我們選擇生命, 約翰福音1 0 : 1 0 耶穌又對我們說:「我來, 是要叫人得生命, 並且得的更豐盛。」生命是一連串的選擇, 選擇耶穌按著祂的道而行。又要明白我們和上帝在轉化過程中的角色, 只要我們盡本分立志行事, 聖靈在我們心裡運行, 更新轉化成就上帝的美意。 最後介紹一首年青人創作的新歌《呼喊》,當中的副歌是將詩篇二十三篇的內容編成歌中的禱告、宣告和呼喊: 死蔭幽谷 我不怕遭害 絕處困境 神定領我跨過 祢杆祢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