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苦楚的磨鍊 — 黎汝富牧師

人生中受苦絕對感到不好受,若一定要經歷苦難日子之時,你會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呢?歷史上有一位以受苦激發自己的人物︰越王勾踐,他把受苦演繹成功的人生,對我甚為深刻。

越王勾踐世居會稽(浙江紹興),勾踐三年(主前494)出兵伐吳王夫差,卻遭遇戰敗,更被吳軍圍困於都城會稽。勾踐向夫差求和,表示越國自勾踐至庶民都願到吳國為奴隸。

吳軍撤走後,勾踐在都城會稽,向國人誠心自責,率領眾人,埋葬戰死者、慰勞受傷者、撫養生存者、弔唁死者家屬,對賓客送往迎來,還取消民眾不滿的政事,補充對民眾有利的措施。在國內得到初步安頓後,親率三百壯士,前往吳國服役。

勾踐穿著粗布衣為夫差駕車、充當馬夫。其夫人則每天在王宮內外打掃,當夫差生病時,勾踐甚至親自口嚐夫差的大便。三年過後,夫差終於不顧伍員反對,釋放勾踐全體君臣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沒有放鬆自已,在地鋪上稻草睡覺,又在床鋪前吊起苦膽,無論坐睡飲食,都要先嚐苦膽,問自己︰「你忘記會稽山的恥辱了嗎?」他親自種田,並禮賢下士,厚待賓客,賑濟窮人,獎勵生育,繁衍人口,得到國人的擁戴。對外,則採取結齊,附晉,親楚,孤立吳國的政策。越國經過十年休養生息、人口增長和長期準備,綜合國力漸漸興盛。

主前482年,他乘夫差揮吳軍往黃池(河南),國都空虛,越王勾踐發兵五萬,分水陸兩路伐吳,一路由海道入淮河,切斷夫差退路,另一路從陸路北上,南逼吳國都城姑蘇(江蘇),吳國力重創,勾踐共三次伐吳,吳國終亡。越王勾踐在江、淮以東成了霸主。

勾踐面對困境並不絕望,沉著應付,擺平敵對;冷靜安撫國民情緒,勤奮的堅毅以身作則,團結越人重建國家,掌握時機終於獲得凱歌。

令我想起聖經舊約的大衛,他在以色列軍營中被掃羅王妒忌、追殺,在迦特城門扮瘋子,逃到西弗曠野,四處閃避匿藏。然而他多次放了掃羅,靜侍神應許的時間。他在這些年間,造就他的忍耐、胸襟、堅毅、對人的寬恕、領導能力、政治的智慧,至終統一以色列十二支派,被尊為大衛王。

越王勾踐和大衛王氣質不同,價值觀不同,但他們同樣面對人生遭遇的不幸、受苦,卻能夠正面忍受苦楚,積極面對逆境,收拾殘局,明瞭形勢,接受眼前的現實。靜待機會,先來創造機會,為將來的成果撒種,終於化苦楚為喜樂。

這些人物可成為我們人生的激勵,在工作地方、家庭或教會,都有可能遭遇的不幸。其實艱難的日子很快就過去,最重要的是在艱難的日子裏,你做了什麼應該做的事?或做了不應該做的事?願我們不論在高山低谷都能意識神同在、並榮耀祂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