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有否發現, 自己或身邊有些基督徒朋友口頭總是掛著「感謝讚美神」, 好事壞事都會「感恩」? 有的人會以為這是口頭禪, 或者是阿Q 心態, 其實不然, 這原是一種從心底發出對神的感謝和讚美, 不受環境好壞影響, 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聖經的代表人物有使徒保羅, 保羅著作中常常「感謝神」又或者呼籲人要有「感恩的心」。感謝有別於現今接受別人的禮物或恩惠後道謝式的禮貌, 而是關乎保羅的信仰核心價值。 在舊約猶太傳統, 讚美感謝的對象是上帝, 讚美會用來定義上帝和祂子民的立約關係。感謝神等於讚美和宣認祂是主。藉著記念上帝為祂子民成就的大能作為, 人就降服在祂腳前, 視祂為拯救主。感謝讚美成為敬拜的行動, 人透過這行動承認上帝的掌權。對保羅而言, 感恩也把信徒定義為屬基督的人。感恩就是讓眼光對準神把神居首位, 承認人要依靠神藉著基督彰顯的恩典, 呼籲人要有感恩的心往往伴隨認信基督是主順服基督的主權。敬拜的行動不單止在主日的崇拜, 而是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 「你們無論做甚麼, 或說話或行事, 都要奉主耶穌的名, 藉著他感謝父上帝。」歌羅西書3 : 1 7 。 感恩不單提醒我們, 在艱難的日子神在過去種種的恩惠, 也提醒我們祂是我們的創造主, 祂正在掌權。在成功和蒙福的日子, 感恩也提醒我們, 惟有在神裡面才找到喜樂和平安。因此, 藉著生命的起跌, 感恩的心導向我們以慈愛的神為依歸, 行事說話都對準神, 體驗神在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恩典, 相信神看顧保護我們每一天, 我們就當常常感謝讚美神。 「感謝讚美神」不是一個口頭禪, 而是知道我們原本一無所有, 得到的都不是憑著自己的能力而是靠著神的恩典, 所以我們可以謙卑把榮耀歸於神。今年快將過去, 由歲首到年終相信有不少感謝讚美神的事情可以回顧細訴, 不妨找一次小組相聚的時間來個2 0 2 4 十大感恩事件分享會, 各人為自己選出今年十件最想感恩的事情, 記念耶穌基督在你身上奇妙工作, 一齊認信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掌權者。
Category: 牧者話
恩典無法數算 — 何胡嘉麗師母
踏入1 2 月是感恩的季節也是將臨期的開始, 是教會慶祝基督降臨( 聖誕) 的「準備期」與期待基督再臨的「等待期」。我們期待耶穌降臨的光明時, 聖經的開頭讓我們深感安慰: 「起初, 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 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1 : 1 – 2 ) 無論我們目前的處境多麼沉重, 有多少不可能, 聖經都提醒我們, 世界的起初始於在最深的黑暗中創造生命的神。換句話說, 有神就有盼望! 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 當月亮不見蹤影時, 星星也會提醒我們, 神的光依然存在。黑暗不能勝過神的光。這也提醒我們, 耶穌是在一個普通的夜晚來到這世上的, 神甚至使用一顆星來宣告彌賽亞的誕生。何等奇妙! 黑暗中也有盼望, 因為神「又造眾星」( 創1 : 1 6 ) 。 剛過去的紐西蘭旅程, 實在是一個恩典之旅! 神不但透過祂所創造的山川美景向人說話, 更透過每一事每一物告訴我們, 祂知道我們一切需要, 祂對我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 是對我們最好! 神透過在薰衣草農場行一個明陣時向我說話: 天離地何等的高, 祂的慈愛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 東離西有多遠, 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多遠! ( 詩篇1 0 3 : 1 1…
感想.敢想 — 何景昕牧師
看回四年前自己的一篇牧者話「感想. 敢言」, 面對當時的疫症肆虐、經濟開始蕭條, 生活上的困難, 對未來沒有盼望, 看似沒有朝氣及轉機。當時請大家靠主渡過難關, 因為我們應當是一群有堅韌屬靈生命力的基督精兵, 靠主能應對生活上的困難。 四年後的今日, 有更多的感想: 信徒的心靈與信仰的落差與矛盾、生活與信仰的滿足度不足, 以致在屬靈生命上失卻信心。更普遍的是, 信徒現今只在乎民生經濟,疫情後的報復式消費、旅行、瘋狂北上或其他的吃喝玩樂。他們心裡常想著: 生活艱苦, 總要一些調劑平衡身心。是的! 適當調劑是應該的, 可是我最近跟外會的朋友閒談, 他們教會信徒出席少了一半, 有的是組隊北上兩日一夜, 義正嚴詞跟牧區說這是小組活動, 以為是一次半次, 誰知三兩個月就一次, 更有些組幾個家庭, 每逢長假就去旅行。以前聚會六七百人, 現在很多時只有三百左右, 但仍有八名教牧之多, 我打趣的說, 如能分一位教牧來, 便可能解我們缺牧者之荒了。 不曉得大家看到聽到一些教會的現況, 有沒有思索屬靈危機也迫在眉睫? 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屬靈生命會有那種軟弱? 正是因為過去沒有好好裝備及鍛鍊自己屬靈的生命; 又或許是你都曾敢於渴望被上帝使用, 想踏出服侍主, 卻又想留戀在安逸之中, 不敢想也不敢動。弟兄姊妹, 請記起以斯拉記7 : 1 0 「以斯拉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 又將律例典章教導以色列人。」當你敢想, 求主引領你:1 . 立志( s e t h e a r t )…
每天進步 1% — 曾睿恒神學生
中文成語有一句: 不進則退。譬如, 皮膚不保養就會漸漸衰殘。但保養這回事,一是成本問題, 二是知道的真的不多! ( 植入式廣告: 1 2 月1 2 日有秋冬美容護膚工作坊) 不知您有沒有這個經歷: 就是人愈大, 社會愈進步, 反而愈忙, 沒有足夠的休息。做人真係愈來愈辛苦。週末休息, 享受一下都是合理至極的。但有著基督信仰的您, 深知親近主的必要; 敬畏上主的信心與行為需要相稱; 傳福音是主耶穌交托我們的大使命; 愛人的心不應因著努碌磨滅等等⋯ ⋯ 基督徒更是左右做人難! 信仰與平常生活融合, 相信大家都很願意! 但如何跨勝肉體的軟弱呢? 大約一年前, 英國富豪 S i r J i m R a t c l i f f e 的英力士集團入股英格蘭足球隊曼聯, 接管其足球業務( 作為支持者的我, 很興奮! ) 。集團其中一名成員 S i r D a v…
三種關係 — 黎汝富牧師
歌羅西書 3 : 1 2 – 1 51 2 所以, 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 聖潔、蒙愛的人, 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1 3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 總要彼此容忍, 彼此饒恕; 主怎樣饒恕了你們, 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1 4 除此以外, 還要穿上愛心, 因為愛是貫通全德的。1 5你們要讓基督所賜的和平在你們心裏作主, 也為此蒙召, 歸為一體。你們還要存感謝的心。 這段經文講述了人生的三種關係, 而人只要處理好這三段關係, 生活就十分美滿和愉快! 第一種關係, 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你對自己認識嗎? 對自己有足夠自信和肯定嗎?你愛你自己嗎? 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 從經文3 : 1 2 ) : 是自我肯定( 神的選民、良好品格、蒙神所愛) , 擁有謙虛自信和忍耐( 憐憫體恤別人軟弱) 。如果未能得到平衡, 往下第二種關係就難建立了。 第二種關係, 是與人的關係: 能否處理好與別人的衝突? ( 經文3 : 1 3…
承傳、使命 — 黎陳秀英師母
箴4 : 1 1 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1 2 你行走、腳步必不致狹窄。你奔跑、也不致跌倒。1 3 要持定訓誨、不可放鬆。必當謹守、因為他是你的生命。 今日是元福高興和歡喜的日子, 就是何景昕傳道被按立為牧師的大日子!元福有史以來第一次按自己教會成長出身的會友。何景昕傳道和太太嘉麗, 在中學時期與同學一起返到元福, 開始認識主耶穌基督,決志受洗歸入基督成為神的兒女, 後來更結為夫婦。他們的成長與元福大家庭緊密關聯。在成長的路上, 夫婦經歷很多高高低低, 起起跌跌, 上帝就在他們的人生道路看顧著、教導著, 似乎是不好的經歷, 卻化為祝福, 造就成材, 合乎主用。直到今天走上全職侍主, 被按牧的道上, 立志牧養羊群, 服侍永生神的教會。 過去元福都有出身的教牧, 但都是為別人造嫁衣嫦。今天如願地有自己牧者起來,擔當如此重任, 所需要的信心、膽量、心志… 都絕不簡單。我們該以真誠、以信心、合一在主的面前, 為新牧師祈禱。求主使用他, 領導元福共建社區的燈台教會, 成全基督對元福的使命!從人角度看來, 力量雖小, 但我們卻要相信上帝有祂的美意, 因為神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 神的道路非同我們的道路。 元福是神自己掌權的地方, 祂才是元福真正的領航者和元首。教會組織是一個整體, 神要我們互相合作( 領袖與牧者) , 順服元首基督, 提防人罪性的自我不合一的態度( 弗6 : 1 1 – 1 2 ) 。盼望我們能同心合意建立元福, 上帝必彰顯恩典和大能, 成就主所喜悅的教會!懇求聖靈大大的充滿他們夫婦二人, 扎根和落實在元福土壤上, 承傳元福的異象使命,…
事奉是因主的厚愛 — 古藹文傳道
起初事奉的時候,你是存著什麼心態?我事奉是為了榮耀主耶穌。我事奉希望鼓勵和祝福他人。我事奉是致力將人與基督連結起來。我事奉是因為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滿足! 我起初的事奉,內心是充滿喜樂、平安,帶著興奮的心情,而且清楚明白是因為要回應主耶穌深厚的愛去事奉。只是過了一段日子,事奉的熱情會慢慢退去,變成一種責任,再過多一段時間,當事奉路上遇到不同的難關如人際衝突、意見分歧、能力限制…心裡開始覺得掙扎,事奉慢慢變成一種重擔,失去起初的喜樂平安,也試過到了失去動力無法繼續事奉的時候,但是今日我仍然事奉,因為有主耶穌的愛繼續燃點和激勵我心。 在舊約有一條條例「倘若奴僕聲明:『我愛我的主人和我的妻子兒女,不願意自由離去。』…他就要永遠服事主人」(出21:5-6) 凡是被主的愛感動激勵的人,在他裏面必定有一個愛主的心。這愛主的心使我們願意放棄自我和追求世界的享樂和自由,而甘願在教會中作主的奴僕,服侍我們所愛的主。是主的愛也是我們對主的愛在心裏催逼和推動我們去事奉,這愛就是我們事奉的動機和動力。 凡是真正被主的愛激勵,因著愛主的緣故而服侍主的人,我們必然有一個受託的感動和召命,這受託的感召催逼我們盡心竭力服侍主。如果服侍主但裏面沒有受託的感召,往往不能長久容易半途而廢。召命既然已經託付我們了就要忠心事奉到底。 事奉到了某階段,漸漸明白事奉的目的是讓主能藉我們成就祂的心意。主的心意是「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建立基督的身體,也就是建造教會(西1:24)。藉著教會彰顯祂的榮耀,勝過祂的仇敵撒但,使更多人得拯救歸入主耶穌基督名下。我們的事奉是有份於父神在主耶穌裡救恩的計劃,實在是一份榮耀的職事。 多年的事奉體會到主藉著不同的經歷,豐富了我的生命和堅固我的信心,更願意去服侍祂,因為祂配得。因著主的厚愛與無限的恩典,讓我有一個感恩的心,繼續樂意地服侍去回應祂的愛。
神喜悅的教會 — 黎陳秀英師母
使2:42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2:47讚美 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神將傳福音的使命交給教會,從使徒行傳的記載中,看見昔日的信徒非常熱心,得救人數不斷增加,實在不難發現有以下的秘訣和條件!1.恆心遵守使徒時代的教會,信徒總喜歡聚會,彼此研讀神的話語和懇切的禱告,在家中和聖殿的地方,彼此用神的話語互相激勵。我們該學習在小組中多用神的話,彼此激勵。我相信這昔日的相交模式,對我們今天的小組很重要,沒有彼此用神的話激勵,我們吸納的可能是一般人所追求的玩樂層面相交,或許消極的話語和是非、講飲講食內容,對屬靈生命沒有造就。缺乏實踐真理的生活,就是沒有開放給聖靈介入,傳福音又怎會有效果?聖靈又怎能感動冷漠的心呢? 2.同心合意教會是五湖四海得救的人聚在一起,向着一個目標,就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為目標,這目標何等偉大!若是同心合意的去做,何等的豪情壯志,雖不容易,只要有決心,一定成功!我們能明白神的心意,為了這個目標,願意放下不合乎自己看法,能放下自己的執着和堅持,謙卑在主前禱告,讓聖靈來掌管我們的心,才能順服走進同心合意,遵行神的旨意,蒙神喜悅被祝福的教會!當外邦人看見教會的人彼此相愛,就知道主耶穌是又真又活的,教會就吸引人歸向主耶穌,也得著眾民喜愛! 3.懇切禱告禱告是基督徒生命和教會的支柱,沒有禱告,沒有力量。禱告,是接通天地線,一個接觸神好渠道;所以能恆心、懇切禱告,讓神傾福與我們,彰顯祂能力的一個重要態度和方法。昔日使徒行傳的記載,很多神跡奇事彰顯,就是同心合意懇切的禱告。我們彼此一起禱告經歷聖靈的觸摸和生命的轉化吧!當面對生活的困難和問題,若沒有懇切的禱告,聖靈也無法來觸動我們的心靈,賜我們信心。來吧!讓聖靈來充滿我們,每天加能賜力給我們,過得勝生活!懇求聖靈幫助我們,在這不冷不熱的世代,得着從神的愛心和熱心,為主發光發熱! 啟示錄3:19 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從少年的耶穌看信仰的承傳 — 何胡嘉麗助理傳道
最近有位姊妹在社交媒體提問如何教養快要踏入青春期的孩子?用什麼方法最合適?貼文一出當然有不少「過來人」回應,見到不少經驗的分享!很欣賞這位姊妹未雨綢繆,為將要發生的事情作好準備。為人父母,對於子女踏入「青春期」或多或少都會擔心這個階段性的轉變會帶來家庭關係上的緊張甚或衝擊,要如何面對或處理,也是每位父母必需要學習的功課! 這個貼文倒令我思考耶穌如何經歷他的「青春期」?約瑟和馬利亞如何教養青春期的耶穌?查看聖經四福音書記載耶穌的生平,多集中於他最後三年的傳道生涯。至於耶穌小時候的生活,則很少記載。從耶穌出生、逃到埃及,後再回到拿撒勒,之後便跳到他十二歲隨同父母往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唯一記載青少年耶穌經文是路2:41-52,記述少年的耶穌在耶路撒冷過節,回程時因與父母失散,父母拼命找了三天,最後他們在聖殿裡找回耶穌,原來這小伙子留在聖殿與教師們坐在一起,一邊聽一邊問問題。有板有眼,好一個資優學生,他的知識和對答令聽見的人都感到驚奇。當母親擔心地問他為何走失時,他「駁嘴」回答:「我就在爸爸家裡,有甚麼問題?」當時全場鴉雀無聲,沒有人明白他背後的意思。 聖經沒有解釋耶穌「駁嘴」是否受青春期荷爾蒙所影響,也沒有記載耶穌十二歲後發生甚麼事,但經文結尾說耶穌順從父母回到拿撒勒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 。綜合聖經其他記載,耶穌被稱為木匠兒子,相信他是生於基層的家庭,但他的父母每年到了逾越節,必會帶著耶穌上耶路撒冷的聖殿去守節期,相信耶穌的信仰承傳是從他父母的身教開始。 猶太人是一個很著重孩童教育的民族,在孩子一至五歲期間,便開始在家教導孩子,透過家庭教育幫助孩子認識神、敬畏神,又藉父母的言行身教引領孩子背誦經文,學習做人之道,建立應有的品格。猶太人父母相信,三歲定八十,故他們認為在孩子未入學校就讀之前,在家教導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責無旁貸。當孩子年屆五歲至十二歲時,父母必須送孩子到附近的猶太會堂接受宗教教育。因此,相信耶穌在孩提時,也曾像其他猶太孩子般在拿撒勒接受老師的教導。我們可以想像,耶穌的老師並不知道學生當中,竟有一位是神的兒子,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確實直到今天,我們沒有一位老師可以預知自己的學生中那一位將會成為大人物。所以,在培育下一代時,無論是父母、是學校老師,是兒童區的導師,或是學生區的導師,我們所要做的是盡心、盡性、盡力的教導孩子認識神: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
北上南下與我們傳福音的機會 — 何景昕傳道
廿年前,基督教內已有文章論及「北上」,那時的北上除了吃喝玩樂之外,所說的都是如何北上傳福音、如何建立事工及牧養。但時移世易,今天的氣候也不容易談起來。 今天教內文章已絕少提及北上的事工,反而坊間論及北上的經濟與人群帶來的效益,再者「南下」已是多年來的政策,我亦相信力度會越來越大,灣區經濟及民生事項也只會越來越融合,這是傳福音機會還是挑戰?信徒的信仰生命又會不會有所改變?對於教會層面來說,這也是遲早要面對的事,我身邊不少會外內的教友,已經準備北上退休生活,有些遠至肇慶,他們有些在香港一所大型教會聚會,好些已是年長教友習慣候鳥式兩地居住,與當地鄰居相熟,雖不刻意談上信仰,但發覺當地人很多都是對信仰渴慕或有興趣,有些教友更會為當地小朋友英文補習,並點到即止式分享信仰。 9月初教會的祈禱會,碰巧大禮堂冷氣壞了,移師在小禮堂,正值天氣轉壞,下了一場大雨,有一途人入了教會避雨,他聽到有人分享但聽不明白(他是上海住的,在港工作),我看見了,盡力翻譯給他,也跟他交談及聯絡。原來他想慕道,只是工作往返兩地難以更深認識信仰;另一事件是最近友人邀請我倆北上吃飯,但他們忽然多帶一個新朋友來,心裡估量友人的用意,就在午餐時,我找到機會與那位新朋友分享信仰。兩件事,雖然暫時看不到什麼福音的果子,但我們深信,不斷禱告,讓聖靈在他們心中動工,到了時日就會結果。因為這對「好友夫婦」,十多年前也是硬土,經很多人的禱告、分享、傳福音,期間也經歷他們無數的抵擋,但聖靈的工作到了時候就讓我們見到成果。 最近9月份兩個佈道會,雖然弟兄姊妹帶來的新朋友並不多,但這兩場佈道會已有7個果子,我們都期盼主再次讓元福在佈道傳福音上興旺起來,佈道會是其中一種最直接領人歸主的方法,另一種就是友誼佈道。弟兄姊妹,你願意更多未信的朋友有得到福音的機會?你也看到神帶給我們的機遇?你可能是北上玩樂甚至是定居的那一批,把握小小的機會,也可拯救一個靈魂的機會;但你又看不看到「南下」的機會?今日的北部都會區或是洪水橋發展區,像不像40多年前的元朗?或許你覺得痴人說夢話,但我卻是期盼這些地方能為他們提供心靈的綠洲,另一個福音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