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閱讀 Jonathan Haidt 一書《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不禁心生警醒。這本書剖析當代青少年如何被電話、社交媒體及科技干擾社交和神經發育,導致焦慮、憂鬱如瘟疫般蔓延。Haidt 指出了今世代的父母對孩子作了什麼:在現實世界過度保護孩子,卻在虛擬世界失控,任由螢幕吞噬他們的社交與情感發展。孩子們看似連結全球,實則孤立無援,心理危機層出不窮 …
今日講道經文警告:若無真愛,一切努力皆空洞。即使有先知講道的能力、移山的信心,或犧牲一切財產與身體,若無愛,就算不了甚麼。今日父母,多在職場奔波,勞累不堪,為孩子提供豐裕物質,就當補償了陪伴,忽略了「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的愛。工作繁忙是現實,但聖經提醒我們,子女是上帝賜的產業,我們對他們有終身責任。「焦慮世代」之所以形成,父母實在無可辯駁:我們給予金錢、玩具、甚至昂貴的課外班,卻鮮有花時間「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1 孩子在螢幕後尋求認同,卻缺失父母的傾聽與陪伴,結果是內心空虛,焦慮失控。Haidt 呼籲父母重建「真實童年」,這不正是保羅的愛嗎?愛不是鳴的鑼、響的鈸,而是恆久的陪伴與恩慈的行動。
弟兄姊妹,您家中的孩子需要您!教會學生區及兒區也需要您!真誠走進孩子的世界,以基督的愛教導他們「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與此同時,教會也在此與您同行,一同學習「凡事包容、相信、盼望、忍耐」。記住,如今常存有信望愛,我們相信耶穌基督的福音,不僅為人帶來永生,也能解救人在世的困境。願上帝永不止息的愛常常圍繞我們!
- 6A 品格教育工作坊,逢禮拜四上午 1000-1145。認識品格教育,平衡愛與管教,幫助照顧者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培養有品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