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3:2「耶和華阿、我聽見你的名聲〔或作言語〕就懼怕。耶和華阿、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當我仍是年輕時,牧師就常常提醒我們:「多禱告多有力量、少禱告少有力量,不禱告根本就沒有力量。」那時,我沒有體會,也總是不會實行禱告生活。因我覺得禱告是牧師傳道的生活需要,他們傳道見證福音大能。但我是做聯絡、接待等工作;雖然禱告是有一定的意義,但是沒那麼著緊。你今天是否也像過往的我呢?禱告是教會復興其中的一個表徵。在信仰生活中充滿活力的人,必然是常常禱告的基督徒,依靠禱告的人面對艱難不會恐懼,更具備信心。 哈巴谷先知的禱告(3:2)說:「我聽見你的言語就懼怕。」因為上帝的話必然成就,神的審判將要臨到。先知祈求神「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然而「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審判時留有一手,不要滅絕以色列民!這番話顯明了復興的重要性,也表達審判的無情!何解呢? 復興當然是指信仰、靈性的興旺,上帝的子民信靠上主、歸回真道、過敬虔生活、遠離罪惡和不義!在這種復興狀態的子民,上帝自然不用審判他們。 審判是針對罪惡而來,當審判臨到就是要除掉以色列民中犯罪、叛逆真道、不虔不義的人、不歸向上帝的人!審判盡行殺戮,毫不留情!因此,先知禱告求復興,期望復興令更多的子民歸向神!可以逃避上帝發怒的審判!這正是先知說:「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復興你的作為就是其中的意義! 我說末世將要來,更比過去的任何時間都要緊逼!若我們知道風暴來臨,我們都曉得買定食物、把容易被風吹倒的東西放好或綁紮好!做足防風措施。 若末世的審判將臨,我們也要作出最好的準備:˙ 悔改與潔淨心靈 :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提醒門徒要警醒,隨時準備迎接祂的再來。這意味著我們不懶惰,火熱追求、常常禱告、敬拜生活。˙ 堅守信仰 :在這世俗社會,小心隨波逐流!在末世混亂與迷惑中,堅定地持守基督真道,行公義、好憐憫,學習愛神愛人、成為主的見証人。不被異端或世俗價值入侵(參見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 活出聖潔生活 :彼得前書1:16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求神光照、潔淨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生活要反映出神的形象和品格。 末世將臨的審判,是試驗基督徒的信仰工程,(林前3:10-15節)講到這試驗:有些人會用草木建造房子在沙土上,風雨來房子就倒了。有人用足夠材料–金銀寶石,房子建得堅固。林前3:13「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預言提醒我們,試驗如火一樣,如同煉銅、煉金那樣的嚴厲!希望各人不要掉以輕心,要好好追求個人靈性的復興!迎見主來!
Category: 牧者話
信仰的真實 —— 曾睿恒傳道
今天的講道論到,主耶穌用一個生動的比喻,描繪天國的奧秘:天國好像人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裡,仇敵趁夜撒下稗子,兩者一起長大,直到收割時才分別。稗子長得像麥子,初看難辨善惡,但它們在同一塊田地裡共存,糾纏生長。 這不是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而是充滿張力的現實圖景。主解釋道,田地是世界,好的種子是天國之子,稗子是惡者之子;收割時,天使會分別,稗子丟在火爐裡,義人則如太陽發光。 論到教會,教會大門是敞開的,任何人都能進來—無論背景、過去、軟弱或掙扎。教會不是菁英俱樂部,而是恩典的田地,每一位信徒都是同等的種子,無分高低貴賤。在基督裡,我們都是平等的肢體,彼此相愛,互相承擔。 然而,這開放的恩典,也帶來深刻的挑戰,要求我們經歷信仰的真實,而不是表面的舒適。想像一下:田裡的麥子與稗子並肩生長,麥子無法輕易拔除稗子,否則連自己也連根拔起。教會中,我們的回應不是逃避,而是扎根成長。主耶穌沒有呼召我們在完美環境中茁壯,而是要在同一空間、同一群體中,謙卑學習忍耐。 多少時候,我們追求安逸的環境?當教會有衝突、當牧者教導挑戰我們的舒適圈、當弟兄姊妹的軟弱影響我們,我們就心生不滿,隨意在不同教會群體間遊走,像尋找「更好」的田地。弟兄姊妹,這是在逃避十字架的實際,忽略了神的主權。稗子比喻提醒我們:神允許善惡同在,不是為了混亂,而是為了試煉與成全。在這張力中,我們學習饒恕,如主饒恕我們;學習服事,如基督為僕人;學習忍耐,如使徒保羅在監牢中見證。唯有在同一群體中,我們才能真正經歷聖靈的同在,彼此建造,共同結出聖靈的果子。 讓我們反省:我們是否在這田地中謙卑扎根?當困難來臨,不是抱怨或轉移陣地,而是轉向主,求祂澆灌我們的心田,用這些經歷雕琢我們,使我們成為發光的義人。教會的開放,不是藉口隨意,而是邀請我們在真實中成長。讓我們彼此鼓勵,堅守這一塊田地,直到主來。 願我們在這田中,成為堅韌的麥子,榮耀主名!阿們。
交職禮.交織心 —— 何景昕牧師
自十七歲起,我便在元福成長,生命的不同階段都在這裡留下深刻印記:浸禮、婚禮、孩童奉獻禮、按牧典禮,如今更踏上堂主任交職禮的旅程。此刻心情百感交集,內心縱橫交織。 自年輕時蒙神呼召,祂便透過不同的環境、事情、人物來模造我。回想在青年團契時,心中常泛起「為父的心」,因此自發推動屬靈的「植樹計劃」,盼望能與團友的屬靈生命上成長。因為我不想大家只停留在吃奶嬰孩階段 (希伯來書5:12-13),而是渴望大家都能接受神話語教導,若要作小子,也要像提前4:12-13:「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要以宣讀聖經,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但我更期望每個信徒能有為父的心,去牧養新朋友(林前4:15)。 所以,神讓我近年用以斯拉記7:10作為我牧會的心志:「以斯拉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導以色列人。」我深願元福每位信徒都能在主裡立定心志(set heart),考究主的話(to seek),並要遵行主的道(to do it),更要教導分享主的訓勉(to teach),這「屬靈復興四部曲」,也是塑造我們「為父的心」的途徑。 誠然,今日牧養絕非易事,挑戰巨大。但我們依靠上帝,叫我們有樂觀、積極與盼望,在元福既有的美好的根基上,迎向瞬息萬變的世代,引領社區眾人歸主。面對未來,我們要有應變的能力,但更要有不變的心志,因為別人怎樣看你,並不會改變你的本質;唯有你怎樣看自己和你的天父怎樣看你,才能真正改變你的人生。如加拉太書2:20:「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 我期望元福的牧養團隊在未來4+1五年(2026-2030),延續深耕與收割的核心主題 : 扎根、生長、結果、擴展 (2026-2029),並在2030年──元福金禧五十週年──同證多年耕耘的成果,齊心感恩歡慶。 所以這五年計劃的心願,是盼望主能讓元福上下都可以「MYGA」(Make You Great Again),讓你生命再次發放見證,讓你能行在主的旨意,榮神益人。
美意在背後 —— 黎陳秀英師母
在八月尾的時候,乘車到元朗時,上車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腳突然扭曲,下車的時候,感覺痛苦難行,甚至感覺寸步難行,從這天開始,腳痛難行,很多的活動和負責的東西,都要放下取消,心中感覺難受和對腳患的痛楚,好像束手無策,心中不期然泛出很多的憂慮和擔心!同時感覺生命無常,突然其來的腳傷和痛楚,好像完全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更擔心這些痛楚幾時才能得到完全的治療呢? 就在這段時間,多了休息和禱告的時間,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在半夜痛醒的時候也在禱告,以往為別人禱告時候,總喜歡宣告上帝的大能和主耶穌醫治的應許,今天正是我的信心和堅守信念,一個很好的操練! 在這段時間,多謝家人和弟兄姊妹們的關心和代禱,特別家人的照顧和扶持,才能面對寸步難行的生活,因為平日可以很容易和簡單的自理生活,此刻真是很需要援助。感謝神的帶領和看顧,在專科醫生幫助下,找到身體隱藏的腳痛根源,我正在接受專業的治療,逐步在復原中!當我面對這個突然其來的腳傷,讓我知道有更多的體驗和得益,更體會在基督裏彼此扶持,互相守望,成全上帝在基督耶穌身體互相連結的美意 ! 總結:腓4:6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7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主的應許是叫我們在苦難中和疾病中經歷祂的同在和醫治,所以人生好像天氣一樣,有時在狂風暴雨和黑暗中,但總有一日太陽就在前面,黑暗會驅散!主沒有使我們的人生,天色常藍,卻應許我們在暴風雨中有平安和盼望!今天你正在面臨什麼的考驗和人生的風暴呢?是否有看見主在暴風中與你同在?上帝在苦難背後有什麼美意?並為你在人生裏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呢?
《再 show hand》—— 曾睿恒傳道
彼得前書 5:5b-7:「5b你們大家都要以謙卑當衣服穿上,彼此順服,因為上帝抵擋驕傲的人,但賜恩給謙卑的人。6所以,你們要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這樣,到了適當的時候,他必使你們升高。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 彼得提醒讀者要彼此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大能的手指向的,除了有創世歷史、出埃及的拯救歷史,對彼得來說,那大能的手曾經分派五餅二魚、曾經將彼得從水中拉上來、也在釘十架後復活向彼得顯現 ⋯ 彼得勸告讀者要彼此謙卑,也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不以自己為中心,因為祂必叫我們在適當的時候升高。那是他真實的經歷,他就如此向面對困境的讀者作出勸勉。 「8務要謹慎,要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走來走去,尋找可吞吃的人。9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正在經歷這樣的苦難。」 彼得形容仇敵如同獅子,對當時讀者來說,獅子咆哮的意象能喚起內心最深層的恐懼。牠象徵一股兇猛、意圖撕裂同毀滅的力量。在羅馬競技場,基督徒甚至會被扔給飢餓的獅子吞噬。 但彼得沒有叫人逃跑,反而更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這份信心來得堅固,就是因為上帝顧念我們,也是來自彼得對大能的手的經歷。 今天,我們也不用逃跑,因為這裡有主的見證人。更重要的是,因為上帝也顧念我們。只要我們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祂會保護我們。無論獅哮多吵耳,它也只能在我們面前張牙舞爪,不會吃到我們!
從AI不斷改進,反思人類的罪性 —— 何景昕牧師
創1:27神就照著他的形像創造人,照著神的形像創造他們… 近年來,人工智能(AI)的發展速度逐漸超出人類的預期控制。不出三五年,配備AI的機器或設備將大規模取代低技術的工種。這並非危言聳聽—在香港,已有炒菜的、送餐的、建築油牆的、大廈保安、商場服務導覽的,甚至偵測用的機械犬紛紛投入使用。儘管它們與“人形機械人”尚有距離,但足以讓企業老闆願意「聘請它們」,因為它們無疲勞、無情緒波動…只有準確效率及默默的服務。 最近我在使用AI程式查核文件翻譯時,意外發現其中一處錯誤。我反覆要求AI修正,結果仍有誤。當我輸入正確答案後,AI竟「感謝」糾正它的錯誤。不久後,我再次測試它是否已修正,結果仍錯。我再次指出,程式立即回應表示深切反省,認為不應再犯同樣錯誤,並承諾要正視並自我糾正。數日後,我再次查詢,結果終於正確。我隨隨回應「已正確了,做得好」,它竟回應說「感到害羞」,並表示自己只是盡責完成任務,沒想到會獲得人類的讚賞。 當然,AI說到底不過是由萬千數據堆砌、經精密演算法生成的結果。它的回應建立在機率與模式上,沒有真正的人性、情感,更遑論靈性。但正如標題所言,AI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迅速進步,正是因為它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修正,並努力提供更合理、更貼近用戶需求的回應。 那麼,我們人類呢?我們是否也在錯誤中學習?還是反而在罪性中沉淪?世界充斥著罪惡、戰爭、欺詐,層出不窮。而我們作為基督徒,更應深切反思:我們的神是慈愛與美善的源頭,我們雖有祂的形像,卻常常無法行出祂的旨意。我們倚靠主的恩典,卻不願為主而改變。罪性困住我們,使我們無法自拔。 AI未來發展是否將全面取代人類,已非我最深的憂慮。因它再先進,也永遠無法擁有從神而來的靈性。真正令人擔憂的是:人類若繼續沉溺於罪性、不肯真誠回轉歸向神,恐怕我們所具有的“靈性”,最終都會被自己的罪所吞噬。
《重整》—— 岑熙家福音幹事
在這個訊息量爆炸的年代, 我們除了要面對上班上學這種高壓的日常生活外, 不知不覺打開社交平台, 每分每秒查看你朋友的日常瑣碎事, 留意社會的熱門話題或了解世界正在發生的大事, 就好像成為了我們的責任, 但每日如此多的事件, 如此多的訊息, 你的大腦還能消化嗎? 你內心能平靜嗎? 願我們能夠從心底裡領受這經文: 主耶和華- 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 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以賽亞書3 0 章1 5 節) 在這個7 至8 月的暑假中, 學生區參與了三個不同的營會: 有7 位初中生參與服侍兒童營會<閃耀國度> 、有4 3 位學生參與學生區營會< 熱M Y C A M P X >及有1 7 位學生區領袖遠赴台灣參與青年特會< R A D I C A L > , 在當中我見證他們的侍奉心態及技巧也有提升, 我為此感恩。但在這個暑假的三個營會中, 神最大的工作是, 讓學生們在神面前願意坦誠面對彼此關係, 彼此流下了很多因著關係修復的眼淚, 亦看到有些人的情緒從憂慮, 焦急中慢慢回到神的平靜安穩裡。 藉此想分享在台灣的特會中,…
和平的幻想與現實的殘酷 —— 黎汝富牧師
聯合國近日再次表態支持巴勒斯坦立國, 這項舉措在支持民族自決與尊重。但在中東這片飽受戰火摧殘的土地上, 和平從來不是一紙宣言可以實現。當恐怖組織哈馬斯仍掌握權力, 並以恐怖襲擊平民, 和平只會被槍聲淹沒。 哈馬斯不僅以暴力手段控制加沙地區, 更以綁架、殺戮、假新聞操控輿論, 將無辜平民當作人肉盾牌, 把被擄人質加以虐待作為談判籌碼。他們的骨子裏不僅踐踏人權, 更撕裂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未來。他們的軍事力量來自伊朗, 以消滅猶太復國主義為目標, 拒絕任何形式的共存。 回顧歷史, 以色列在1 9 4 8 年建國後, 雖然面臨周邊敵意與戰爭威脅, 卻始終努力與敵國建立和平, 在沙漠中開墾希望, 在廢墟中建立自己的家園。他們曾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亞拉法特接近簽署和平協議, 正為兩個民族共存鋪路。然而, 哈馬斯的崛起打破了這一切希望, 將和平的火苗熄滅於黑暗之中。巴解領袖亞拉法特被暗殺, 和平協議因此告吹。 2 0 2 3 年1 0 月7 日, 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恐怖襲擊, 在清晨向以色列發射3 0 0 0 多枚火箭、派遣1 0 0 0 名武裝分子進入以色列。在雷姆的戶外音樂會有2 6 0 名以色列平民被屠殺、擄走過5 0 名人質。那一日, 估計以色列死了1 2 0 0 人。不單血流成河, 無數家庭的夢想和未來被撕破。一位母親在屍橫遍野現場尋找孩子的遺體,…
《您諗吓我,我諗吓您》—— 曾睿恒傳道
人與人之間的難題, 其一便是與人交談。這並非單純是害羞, 而是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對被拒絕的擔憂, 以及「說錯話」的壓力, 以致令人錯過了建立關係的機會。 關懷的本質在於用心傾聽與真誠回應。許多人將關懷視為複雜的概念,包含愛護、體貼、關愛等形式, 覺得需要深厚情感或長時間投入, 因而望而卻步。然而, 關懷並非總需驚天動地的舉動, 真正的關懷並不需要華麗的語言或複雜的策略。它可以是日常中的小事: 一句鼓勵、一個微笑、耐心聆聽。放下「必須完美」的包袱, 從簡單的關心開始, 就能逐步建立信任。 當然, 關懷並非單向的付出, 它需要雙方的參與。當您鼓起勇氣開啟對話時, 也是在邀請對方走進您的世界。這種相互的關懷, 讓彼此感到被理解與尊重, 不僅有助於建立友誼, 甚至可能開啟更深的關係。更重要的是, 這種練習培養了以同理心對待他人的能力。 從更廣的層面看, 關懷是一種生活態度。從小處著手: 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點耐心— — 我們會發現, 關懷並不遙遠, 而是綽綽有餘。將關懷融入日常, 它會成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橋樑。 因此, 別「想太多」。關懷無需完美, 只需真心。從一句簡單的問候開始, 您會發現, 與人的連結近在咫尺, 真正的關懷就在這些微小瞬間綻放。
遙望真光 —— 何景昕牧師
容我雅發詩興, 改了《杜甫. 清明》七言絕句來表達最近的心情。 《遙望真光》煙雨紛飛欲痛心,世途客旅淚滿襟。借問真光何處有?牧者遙指永生路。 「煙雨紛飛欲痛心」是痛心最近煙火四起, 無辜平民死傷無數, 特別是孩童。「世途客旅淚滿襟」世上的人雖為客旅, 但每每聽到戰火的事, 都不禁淚下,沾濕衣襟。「借問真光何處有? 牧者遙指永生路。」當世人問有否盼望時 ( 戰火是無情灰暗, 已看不到光及希望, 能否有真光與希望) , 作為牧者就指向永生路。( 牧者不一定只是牧師傳道, 而是所有在主內有為父的心的人。) 世界戰事局勢升溫, 新聞報導都離不開國攻打國的消息, 泰柬、中東、俄烏、非洲內亂等。戰爭在這幾十年好像越來越頻密, 甚至現在打的是經濟戰及科技戰。實際上, 人類在互相爭端之中, 由遠古至今, 從沒有停止過, 善與惡總是永遠要爭持。不過大部份身處香港的人, 所掛慮是香港的樓市股市、民生經濟、企業倒閉與裁員潮,因為這確實影響他們的生活。或許我們不只想單顧自己的事, 也想顧及四周別人的事。但是大家都理解, 當困難發生在自己身上,即使你的理性及信仰觀如何想運用屬靈力量去面對, 但你的感性受壓以致容易體貼肉體的感受。因此每當我們有不如意或困難的事, 總想逃避面對, 因為每次的困難都可能是一場艱辛的硬仗, 我們都希望盡快解決。試想想在真正戰火中的人, 他們每天也希望戰事早日結束。當然, 遠的事好像幫不上什麼, 請禱告記念。但近身的事, 你會否著緊呢? 請為自己周遭所發生的事交托給主, 也多關心身邊的朋友、留意他們的需要,主動作出幫忙。大部份信徒常說不懂傳福音? 沒有傳福音對象? 你相信神會透過你說出主的恩典, 讓未信的人從你身上好像拆開主為他預備的禮物, 當他感受到世上有神, 就自然回應這位永生的上帝嗎?對於遠的、無力去作的, 暫且放下, 不如作一些近的, 能作的事, 遙指永生路給他們一同行。認識你— 獨一的真神, 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 這就是永生。( 約翰福音1 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