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14:31「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着說、主阿、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太21:21「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 馬太福音14章門徒在晚上開船到彼岸,但因風逆風又有浪,船行得很困難。此時他們見到有人正向他們的船走近。門徒理性上思考,無人能夠在海面上行走的。於是十分驚慌、大聲說:「有鬼怪!」於是耶穌就向船上驚慌的門徒說話:「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西門彼得知道在海面走的是耶穌,他就大膽起來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耶穌說:「你來罷。」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彼得行在水上,因看到海浪而心慌,就沉下水裏,耶穌把彼得拉上來,與彼得一起返回船上。 雖然彼得未能在水上行到耶穌那裏,但彼得確實行了一段短距離。彼得比其他門徒都有膽量去做這樣的事。若據此事件發生我們面前,我們未必有彼得的勇敢去做,彼得比我們有信心得多,我們的信心更小,疑惑就更多更大! 有一次去店舖買東西,店員向我落力地推銷產品,對方越落力推銷,我對他的說話和推薦的產品就越有疑心。究竟這人所講的是否可信?他吹噓的嗎?疑惑的心常常都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裏,難怪耶穌說我們是小信的人。 為什麼人對信實的上帝仍然有那麼多的疑惑呢?有人研究大概有四方面: 1.人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對上帝的認識是很有限,人的本身也是有限,對神的認識不足, 所以存在疑惑。 2.人知識和思想有限,又喜歡猜疑,因而先入為主偏歪和不當思想。 3.信徒忽略實行主的真道,在屬靈上的體驗不足夠,導至疑惑的增加。 4.人於現實的環境中,遭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就把問題簡單化,歸究質疑信仰的可靠性。 人必須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有限,不能凡事都解釋,也未必一定有答案。而聖經有許多方面都未必提供答案,因為聖經的重點不是百科全書,也不是要解答我們的疑問。聖經是神的啟示,要告訴神的子民,應該要明白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神關心的不應是我們心中的疑惑,因為疑惑使人遠離上帝,而是學習信靠上帝,遵祂的話而行。 所以,信徒在生活中常常思考聖經真理,從神的話語建立信心,不要等到出現疑惑,才想在聖經中找答案。此外,對信心的功課認識多一些和鍛鍊自己對上帝的信靠。這樣可以令我們生命剛強,不會被惡劣的環境打倒,衝突的人際關係影響我們返教會,否則軟弱的生命遇上惡劣的生活可能就會與信仰告別了,小心提防。
Category: 牧者話
最好的禮物 — 何胡嘉麗助理傳道
No man is poor who has a Godly mother. —Abraham Lincoln 林肯曾說:人若擁有一位敬虔的母親就是富有的人! 每個成功人士背後,幾乎都有一位好母親。母親對兒女的影響極其深遠!人生中一項美好的祝福,就是有位敬虔愛主的母親;母親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成為一位敬虔愛主的母親。 母親在每個孩子的生命中擔當著獨特和至關重要的角色,母親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份天職,是神託付給女人獨有的任務。雖然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要做母親,但確實聖經告訴我們神會祝福那些成為母親的女人,因為母親是家庭蒙福的關鍵。 母親可以為兒女受盡委屈及苦頭,也寧可用上自己的青春來換取兒女的身心靈健康,用一生來鼓勵孩子在風雨中成長。當子女理所當然地享用母親的愛時,母親總是不需要任何的回報。 可是母親們,當妳希望子女快樂時,那妳自己快樂嗎?當妳希望子女健康時,那妳有重視自身健康嗎?妳是否長年累月的照顧孩子而忘記了自己是誰?我們無法給孩子自己沒有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懂得時刻倚靠神,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成為「完整的人」,享受與子女成長的每個階段。這個世上未必有完美的母親,正如我們也未必是很好的兒女。但快樂且健康的母親,就是最好的身教。不是非要犧牲自己,才能換來家庭的幸福。留點時間空間來照料自己的心靈,當找到能夠傾滿自己的力量,反而會有滿溢的愛流向身邊的人,「魅力是虛假的,美貌是短暫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30)CCBT 相信世上的父母都想成為稱職的父母親,只是生活上有很多制肘,人的能力也很有限。然而每對父母都很愛很愛他們的子女,這種愛是無條件的,更加是不能以理性去解釋,神就是透過父母親的愛讓人更明白體會天父的愛:永遠的守候、不離不棄的愛、愛到底、無條件的愛!將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也將我們覺得最好的傳承給下一代,相信這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同時也是父母的責任,「這代要對那代稱讚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詩145:4)把子女帶到主的面前,成為主所喜悅的兒女,將最好的祝福留傳給下一代,因為天國近了! 各位媽媽,深願我們都成為最好的禮物,將最好的祝福留傳給下一代!母親節快樂!
愛天下 — 何景昕傳道
愛是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 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林前1 3 : 4 – 8 ) 最近某電視台播映一套劇集, 其中一集尾段的劇情引來網上議論。劇中女主角媽媽因在教會小組內分享自己丈夫患癌消息, 組員「安慰」她: 「或許是神給予你的試煉,你要有信心」、「是神對你丈夫罪惡的懲罰」, 這些所謂安慰尤如雪上加霜。編劇在完劇前刻意營造一段偽訪問式的彩蛋( b o n u s t r a c k ) , 讓女主角媽媽好像在無奈中作出心底哭訴與反擊。能不能讓每個人有反思, 我不知道; 但最終卻取得主外主內不同的迴響( m a k e s o m e n o i s e…
宣揚耶穌的名 — 古藹文
保羅是我們熟悉的使徒,當他被呼召的時候,主耶穌透過亞拿尼亞帶比保羅事奉的命令:「…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徒9:15-16)「宣揚」的原文是有「背負」的意思,英文多翻譯為bear或carry。我們每個跟從主耶穌的人,都是蒙主呼召「背負」和「宣揚」耶穌的名。我們未必像保羅的人生經歷那麼多的崎嶇波折,但是可以肯定需要付上代價。 弟兄姊妹讀經禱告,普遍都會努力收集一些蒙福蒙恩蒙亨通的應許經文,有多少人會收集背上十架和要付代價的「應許」經文?誰願意這些應許應驗在自己的生命裡呢?願意有保羅一樣的精彩事奉人生,為「背負」和「宣揚」耶穌的名甘願付上昂貴的代價呢? 感謝神藉著保羅的人生提醒我們,事奉主是在乎忠心,而不在乎平順與安逸。當神要陶造人成為忠心的僕人時,往往透過人生各種試煉。好似約瑟被兄弟出賣和漫長的奴隸生涯。摩西經歷四十年曠野逃亡,再四十年受以色列民不停的埋怨的曠野事奉。大衛經歷漫長被掃羅追殺迫害的日子。19世紀著名的華人宣教士戴得生生於英國,21歲已委身到中國宣教,因長期勞累使他的身體大受虧損,一度因嚴重病患而撤離中國。之後他在英國經歷五年的磨難,仍堅持神在心中的呼召,以手中十個英鎊在英國開設名為「中國內地會」的戶口,開展他改變中國歷史的中國內地會宣教事工,並於1866年再次出發到中國宣教。神所喜悅的必讓他們經歷磨煉,並且一切擺上的勞苦在神裡面不會徒然。 耶穌在最後晚餐曾留給我們一句說話:「在世上你們有苦難; 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想成為神忠心的僕人,我們就要有心理準備,神從未應許我們天色常籃,可能我們正經歷不同的憂患,如疾病的纏磨,生活的艱難,人際的衝突、事奉的阻滯等等,但我們得著最寶貴應許就是神常與我們同在,和最大的福氣與榮耀能夠與神同工。神所喜悅的僕人就如保羅的教導,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堅持相信依靠主耶穌,繼續事奉見証主,努力為神國度擴展而奮鬥。盼望我們願意「背負」和「宣揚」耶穌的名而付代價,也相信「與基督一同受苦,是要我們和基督一同得榮耀。」(羅8:17) 的應許會應驗在我們身上。
參加烈火特會的感想 — 黎汝富牧師
「烈火會」已經舉辦了好多年, 我都沒有參加。近年香港教會邀請他們到港舉行「烈火會」, 希望香港的教會復興, 燃點青年人的熱心! 趁著今次總議會支持這次「烈火會」參加者, 我有機會見到久仰大名的張茂松牧師(新店行道會創會者) 也是烈火會的創始人。並能與他交流獲益良多! 張牧師分享辦烈火會的原因和過去在十多年前他帶領信徒參加韓國的「訪韓盛會」, 信徒都獲得激勵和復興。參加者每年比去年多, 最多的一次5 0 0 多人。張牧師當然十分高興信徒的追求和付出。但他想大家付出的金錢和時間太大了, 為何不在台北舉辦呢? 於是他與趙庸基牧師商討這個想法, 獲得趙牧師的支持和祝福祈禱。張牧師就籌備開始舉辦「烈火會」。從起初僅有4 0 0 人的小型聚會, 1 0 多年來擴增至近8 , 0 0 0 人的大型特會, 平均每年吸引超過5 0 間教會、2 , 0 0 0 名海外牧者與弟兄姊妹積極參與, 今天這「烈火會」不斷燃燒開去。張茂松牧師分享: 「只要人裡頭被聖靈的火燒著, 不論教會或方法不重要, 教會都可以復興起來! 」我很期待上帝復興香港教會, 渴慕神的熱火在元福, 燃點我們的心! 人小小不重要, 最重要是心中燃燒天國夢想。 大會特別安排海外參加者在新店美河堂聚會( 當地的信徒在五股聚會) , 這是十分有心思的安排, 可以讓我們看見一間台北最大的教會是何等的復興! 他們聚會的敬拜帶領熱情如火, 在每一個人的臉容上流露出來, 整個敬拜沒有冷場, 最好的領唱者, 一個接一個, 甚至樂手都感染著台下的人。在舞台燈光、銀幕播出P…
身份之重尋 — 何景昕傳道
年初有機會,得知家中的貓原來不是普遍品種,是澳洲霧貓(其實像家貓),在旺角寵物店標價令人咋舌($22800)。回到家中,隨即對著家中的小毛孩說:「原來你那麼值錢,不過無論你是什麼品種、價值多少,我們都那樣喜歡你。」說完了牠就笑咪咪,喵了一聲。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身份既熟悉也陌生,而且在不同層面有著不同身份,有些較淺和短暫(某遠房親戚或某會員);有些則較深或長遠(父母子女/伴侶)。然而,我們或會在求學時,希望得到同輩認同;初職時希望得到處事成熟的肯定等等,整個尋索的過程中,會經歷情緒上起伏;到了中年也會有另一次的尋索與確立,只是不像年少時那麼單純,因為我們需要的或被需要的都變得複雜了,在尋索過程中,或採取同化與遷就,即是在摸索自我身份過程中,怕給別人看低自己或看穿自己的弱處,為了取得別人的認同及自我安全感,可能跟隨世俗大同,或隨著環境作出自我改變,失去原先自己的定向,在迷惘和缺乏立場的交界中。相對有些是能確立自我身份,有著人生目標並認定方向,面對不斷轉變的環境仍能處之泰然,並從身份中領悟人生使命,達成目標。 耶穌基督用祂的寶血尋回我們的身份—天父的兒女,不論我們身份、學歷、財富、樣貌如何,天父都如此這般深愛我們。但很多時,我們也只像貓哥一樣,只顧「食玩瞓」,在需要時撒主人嬌以滿足自己需要,沒有多想自己是什麼身份。 因此,我們需要在屬世屬靈上,對自己在某層次的身份進行尋索和重新確立,若當你認真尋索,靠著聖靈的指引,整個人好像變得通達了(屬靈人能看透萬事)。當開始對屬天屬地的身份有了更深的認知時,這正是我常說的平衡神學,我們不能極度屬靈敬拜上帝卻完全罔顧在世一切的工作、身份(失見證);相反也不應忽略上帝而只專注屬世的事務(失身份)。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意識自己身份,重回我們原定的使命與責任。 *身份之重尋—原是一本2015年獲獎的屬靈小書,在此借題發揮已而。
咖啡福音事工 — 黎陳秀英師母
提摩太後書 4 : 2務要傳道; 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 並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樣的教導責備人, 警戒人, 勸勉人。 今年一月開始, 教會得到一位元福人奉獻一部新咖啡機, 並且更有不少弟兄姊妹踴躍奉獻咖啡豆。我就嘗試發動在主日崇拜前, 用咖啡和小食招呼弟兄姊妹, 讓元福信徒回到教會時, 可接收到愛心咖啡的招待, 感受溫馨感覺! 在3 月初剛好收到咖啡事工培訓宣傳。元福有1 0 多人去參加這個咖啡事工的訓練, 當中接受如何冲咖啡和奶茶的專業訓練, 訓練場地是一間擁有咖啡事工的教會, 她們分享開設c o f f e e c o r n e r 的經過和購置設備和設施, 真的令我們大開眼界! 我心想像未來咖啡事工能否在元福興起呢? 信徒能享受教會的溫馨情意呢? 我們藉著c o f f e e c o r n e r 傳福音接觸街外的新朋友呢?如果教會有足夠的熱情去款待外來人, 給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那麼元福一定要具備吸引力, 把人帶到基督跟前。 我相信神給我們百般的智慧, 用不同形式將他的愛和恩典, 傳揚給還在基督門外的人, 得着上帝的恩典和拯救。我邀請(…
復活在「我」 — 何景昕傳道
踏入復活節, 也表明為期4 0 天的大齋期已結束了, 無論如何, 大齋期確是讓我們有一個操練禁食、克己節約、讀經祈禱和反省悔罪的機會, 也更是持守我們所信的開始。過去曾聽過有些弟兄姊妹完了大齋期便想想在那裡食、那裡旅遊, 這也不是錯的, 因為神也想我們活得豐足快樂的, 只是不要割裂大齋期前與後的生活, 以致自己一時很屬靈、一時很屬世。 「耶穌對她說: 復活在我, 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 也必復活。」( 約1 1 : 2 5 ) , 這節原是耶穌對馬大說的一番話, 因為她的弟弟拉撒路死了… 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肉體死亡, 借用這經文想啟導一下, 其實我們何嘗不是在很多層面經歷「死亡」, 可能面對工作或經濟上喘不過氣來, 身心靈受摧殘而死亡;可能期待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幻滅而心死; 可能因為伴侶、朋友關係破裂, 心靈重受打擊而死亡; 更有可能真的因著病魔折磨, 生不如死。弟兄姊妹, 其實我們都清楚是誰能令我們再一次活過來?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馬大對他說: 「主啊, 是的。我信你是基督, 是神的兒子, 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約1 1 : 2 6 – 2 7 ) 不妨撫心自問, 過去的信是「真信」嗎? 信耶穌的指標是什麼? 參與教會活動、能說出屬靈的字眼? 還是口裡承認耶穌, 心仍是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聖週禱告之旅 — 古藹文傳道
本週是教會年曆裡的大齋期最後一週, 也稱為「聖週」或「受難週」。在這週內包含了一連串重要的節日。● 棕枝主日( P a l m S u n d a y ) , 紀念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 眾民呼喊「和撒那」的盼望之日, 也是耶穌受難的開始。● 濯足日( M a u n d y T h u r s d a y ) , 紀念耶穌設立聖餐並為門徒洗腳, 提出彼此相愛的命令, 這是一個親密分享的日子, 也是耶穌「時候到了」的日子。● 受難日( G o o d F r i d a y ) , 紀念耶穌被釘十架、受難受死, 是死亡與隔絕的時期。耶穌受難日為何稱為美好? 是因為透過基督的死,…
平衡健全的發展 — 黎汝富牧師
對應繁忙的都巿生活,許多人睡不好、吃不好、缺少運動!有人提議均衡飲食習慣、多做運動、要有充足睡眠,使身體健康、平衡的發展。身體健康需要均衡,同樣靈性的健康也一樣需要平衡發展的。 許多教會有自己品牌,高舉不同特色、花樣多多的教會!不論名稱、包裝如何,其背後動機若單注重市場經濟和世俗價值,那教會就是走上了歪路。假如為了增長:養著一群消費主義信徒;需要(felt needs)來安排節目,帶娛樂性的崇拜;講求設施配套等等吸引會眾。我會問教會為何不是高舉基督,以主愛吸引萬人嗎?或是宣講上帝的真理,使人悔改歸正,生命獲得更新呢?為何教會不能合一,認真學習彼此相愛的基督教導呢?教會在真理中平衡發展是十分重要。 教會醒悟過來,建立健全平衡的教會才會帶來生命性的增長。元福是建立一所平衡健全的5M地方教會。其實5M是用五個英文字的頭一個字母,而五個字包含教會工作的五大支柱,就是教會要做的五個主要工作。在教會和小組的政策上也沿用了十多年,只是並不明顯地強調,現在希望小組加以具體地運用和實踐,使小組成員更具體發揮其恩賜和能力,在小組中事奉主。 5M教會生活的定義和功能發揮: a.Magnification 敬拜 是讓信徒經歷上帝同在,讓主得榮耀的地方。 b.Membership 相交 是建立個人深度友誼和結連的地方。 c.Maturity 成長 是學習信仰生活化的地方,邁向成熟作門徒。 d.Ministry 服事 是實踐恩賜彼此服侍、彼此牧養的地方。 e.Mission 外展 是有效實踐大使命,使更多人蒙恩的地方。 神學上的教會的三個5: 5特質 5支柱 5目標 1.聖殿 M敬拜 復興 revival (彼前2:5神同在的見証) 2.家庭 M相交 團結 relationship (羅12:5彼此歸屬) 3.選召 M成長 改造 reform (林前:9-10合一的出現) 4.肢體(器皿) M服事 釋放 release (林前12:28-29配搭合) 5.精兵 M外展 得人 reaching out (林前3:6-9與神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