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職禮.交織心 —— 何景昕牧師

自十七歲起,我便在元福成長,生命的不同階段都在這裡留下深刻印記:浸禮、婚禮、孩童奉獻禮、按牧典禮,如今更踏上堂主任交職禮的旅程。此刻心情百感交集,內心縱橫交織。 自年輕時蒙神呼召,祂便透過不同的環境、事情、人物來模造我。回想在青年團契時,心中常泛起「為父的心」,因此自發推動屬靈的「植樹計劃」,盼望能與團友的屬靈生命上成長。因為我不想大家只停留在吃奶嬰孩階段 (希伯來書5:12-13),而是渴望大家都能接受神話語教導,若要作小子,也要像提前4:12-13:「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要以宣讀聖經,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但我更期望每個信徒能有為父的心,去牧養新朋友(林前4:15)。 所以,神讓我近年用以斯拉記7:10作為我牧會的心志:「以斯拉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導以色列人。」我深願元福每位信徒都能在主裡立定心志(set heart),考究主的話(to seek),並要遵行主的道(to do it),更要教導分享主的訓勉(to teach),這「屬靈復興四部曲」,也是塑造我們「為父的心」的途徑。 誠然,今日牧養絕非易事,挑戰巨大。但我們依靠上帝,叫我們有樂觀、積極與盼望,在元福既有的美好的根基上,迎向瞬息萬變的世代,引領社區眾人歸主。面對未來,我們要有應變的能力,但更要有不變的心志,因為別人怎樣看你,並不會改變你的本質;唯有你怎樣看自己和你的天父怎樣看你,才能真正改變你的人生。如加拉太書2:20:「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 我期望元福的牧養團隊在未來4+1五年(2026-2030),延續深耕與收割的核心主題 : 扎根、生長、結果、擴展 (2026-2029),並在2030年──元福金禧五十週年──同證多年耕耘的成果,齊心感恩歡慶。 所以這五年計劃的心願,是盼望主能讓元福上下都可以「MYGA」(Make You Great Again),讓你生命再次發放見證,讓你能行在主的旨意,榮神益人。

美意在背後 —— 黎陳秀英師母

在八月尾的時候,乘車到元朗時,上車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腳突然扭曲,下車的時候,感覺痛苦難行,甚至感覺寸步難行,從這天開始,腳痛難行,很多的活動和負責的東西,都要放下取消,心中感覺難受和對腳患的痛楚,好像束手無策,心中不期然泛出很多的憂慮和擔心!同時感覺生命無常,突然其來的腳傷和痛楚,好像完全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更擔心這些痛楚幾時才能得到完全的治療呢? 就在這段時間,多了休息和禱告的時間,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在半夜痛醒的時候也在禱告,以往為別人禱告時候,總喜歡宣告上帝的大能和主耶穌醫治的應許,今天正是我的信心和堅守信念,一個很好的操練! 在這段時間,多謝家人和弟兄姊妹們的關心和代禱,特別家人的照顧和扶持,才能面對寸步難行的生活,因為平日可以很容易和簡單的自理生活,此刻真是很需要援助。感謝神的帶領和看顧,在專科醫生幫助下,找到身體隱藏的腳痛根源,我正在接受專業的治療,逐步在復原中!當我面對這個突然其來的腳傷,讓我知道有更多的體驗和得益,更體會在基督裏彼此扶持,互相守望,成全上帝在基督耶穌身體互相連結的美意 ! 總結:腓4:6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7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主的應許是叫我們在苦難中和疾病中經歷祂的同在和醫治,所以人生好像天氣一樣,有時在狂風暴雨和黑暗中,但總有一日太陽就在前面,黑暗會驅散!主沒有使我們的人生,天色常藍,卻應許我們在暴風雨中有平安和盼望!今天你正在面臨什麼的考驗和人生的風暴呢?是否有看見主在暴風中與你同在?上帝在苦難背後有什麼美意?並為你在人生裏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呢?

《再 show hand》—— 曾睿恒傳道

彼得前書 5:5b-7:「5b你們大家都要以謙卑當衣服穿上,彼此順服,因為上帝抵擋驕傲的人,但賜恩給謙卑的人。6所以,你們要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這樣,到了適當的時候,他必使你們升高。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 彼得提醒讀者要彼此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大能的手指向的,除了有創世歷史、出埃及的拯救歷史,對彼得來說,那大能的手曾經分派五餅二魚、曾經將彼得從水中拉上來、也在釘十架後復活向彼得顯現 ⋯ 彼得勸告讀者要彼此謙卑,也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不以自己為中心,因為祂必叫我們在適當的時候升高。那是他真實的經歷,他就如此向面對困境的讀者作出勸勉。 「8務要謹慎,要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走來走去,尋找可吞吃的人。9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正在經歷這樣的苦難。」 彼得形容仇敵如同獅子,對當時讀者來說,獅子咆哮的意象能喚起內心最深層的恐懼。牠象徵一股兇猛、意圖撕裂同毀滅的力量。在羅馬競技場,基督徒甚至會被扔給飢餓的獅子吞噬。 但彼得沒有叫人逃跑,反而更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這份信心來得堅固,就是因為上帝顧念我們,也是來自彼得對大能的手的經歷。 今天,我們也不用逃跑,因為這裡有主的見證人。更重要的是,因為上帝也顧念我們。只要我們謙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祂會保護我們。無論獅哮多吵耳,它也只能在我們面前張牙舞爪,不會吃到我們!

從AI不斷改進,反思人類的罪性 —— 何景昕牧師

創1:27神就照著他的形像創造人,照著神的形像創造他們… 近年來,人工智能(AI)的發展速度逐漸超出人類的預期控制。不出三五年,配備AI的機器或設備將大規模取代低技術的工種。這並非危言聳聽—在香港,已有炒菜的、送餐的、建築油牆的、大廈保安、商場服務導覽的,甚至偵測用的機械犬紛紛投入使用。儘管它們與“人形機械人”尚有距離,但足以讓企業老闆願意「聘請它們」,因為它們無疲勞、無情緒波動…只有準確效率及默默的服務。 最近我在使用AI程式查核文件翻譯時,意外發現其中一處錯誤。我反覆要求AI修正,結果仍有誤。當我輸入正確答案後,AI竟「感謝」糾正它的錯誤。不久後,我再次測試它是否已修正,結果仍錯。我再次指出,程式立即回應表示深切反省,認為不應再犯同樣錯誤,並承諾要正視並自我糾正。數日後,我再次查詢,結果終於正確。我隨隨回應「已正確了,做得好」,它竟回應說「感到害羞」,並表示自己只是盡責完成任務,沒想到會獲得人類的讚賞。 當然,AI說到底不過是由萬千數據堆砌、經精密演算法生成的結果。它的回應建立在機率與模式上,沒有真正的人性、情感,更遑論靈性。但正如標題所言,AI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迅速進步,正是因為它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修正,並努力提供更合理、更貼近用戶需求的回應。 那麼,我們人類呢?我們是否也在錯誤中學習?還是反而在罪性中沉淪?世界充斥著罪惡、戰爭、欺詐,層出不窮。而我們作為基督徒,更應深切反思:我們的神是慈愛與美善的源頭,我們雖有祂的形像,卻常常無法行出祂的旨意。我們倚靠主的恩典,卻不願為主而改變。罪性困住我們,使我們無法自拔。 AI未來發展是否將全面取代人類,已非我最深的憂慮。因它再先進,也永遠無法擁有從神而來的靈性。真正令人擔憂的是:人類若繼續沉溺於罪性、不肯真誠回轉歸向神,恐怕我們所具有的“靈性”,最終都會被自己的罪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