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 —— 黎陳秀英師母

雅各4 : 1 4 – 1 5 「1 4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1 5 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 聖經雅各書清楚的告訴我們: 「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在那裡住一年、作買賣得利, 但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還不知道! 」 聖經形容人生是一片雲霧, 出現片時就不見了, 生命是那麼短暫、脆弱、不全被掌控。人生容易遇上不測之風雲, 可能令我們頓時失去所擁有的健康、財富、工作或房屋, 甚至生命! 上星期日, 香港經歷十號風球的颱風, 這個颱風的來臨, 相信將很多人的生活安排, 都打亂不少了, 特別安排外出旅遊的人, 或者從外地回港的人士,行程被弄得一團糟。因為很多航班在颱風影響而取消、延期等待, 想安排一個機位回港, 實在一票難求!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 所以, 不要因遇到挫折而放棄, 也不要因現在的成功和擁有, 而沾沾自喜。忘卻在主立志的初心, 並且堅持擁抱上帝的核心價值和人生意義的使命生活! 今時今日的香港, 正受到很嚴峻的考驗, 特別是經濟, 看見很多大企業遭遇經濟困難, 擁有億萬財富的富豪, 也面臨破產邊緣! 百年經營的老字號、酒樓, 食肆和商店也在結業中。過去的賺錢方式或信念, 似乎已經不符合社會的轉變, 真是世事無常, 轉變無限! 現在能有兩餐溫飽的生活, 能擁有工作、家庭、健康, 你是否感覺到上帝對你的祝福和看顧呢? 雖然不是家財萬貫, 但起碼也不是在貧乏、困境中呢,你有否為此感恩上帝的眷顧? 傳1 2…

若今天失去__ —— 曾睿恒傳道

或許您最近失去親友、是養育您成人的父母、是與您成長的兄弟姊妹、是共患難的好友; 關係上遇到挫折, 與身邊的人漸漸疏遠; 又或者您正享受人生, 卻遇上突如其來的變化, 失去原有的生活模式⋯ ⋯ 今天, 希望詩篇1 3 3 能夠給您一點安慰。 「1 看哪, 弟兄和睦同住是何等的善, 何等的美! 2 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 流到鬍鬚, 又流到他的衣襟; 3 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 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 就是永遠的生命。」 學者主流意見認為, 詩篇1 3 3 是寫於第一聖殿被毀, 經歷了流放及歸回後寫成, 反映了被擄回歸的思想感情。流放是什麼的經歷呢? 曾經, 以色列有國有家有地土, 乃是上帝所賜予的; 聖殿又代表上帝同在。因此, 當第一聖殿被毀, 他們失去聖殿, 即上帝同在的象徵、失去了家國、失去了過往的生活模式⋯ 然而, 詩篇1 3 3 卻呼籲人要和睦同住。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 詩篇1 3 3 是爭辯: 即使以色列人面對一個「失去」的境況, 失去聖殿, 失去家園流散各地, 在困苦中, 人仍要積極生活, 與身邊的人和睦同住, 因為當中的美善猶如膏油豐足的流遍全身,…

一個讓兒童經歷神的敬拜營會 — 何胡嘉麗師母

踏入7 月份, 熱辣辣的酷熱天氣已經告訴我們, 暑假又到了! 記得去年帶領1 6 位孩子一起參加了一個讓兒童經歷神的敬拜營會, 在三日兩夜的營會中,我們一起學習認識生命價值, 也學習成為光, 在世代照亮黑暗, 最後孩子們也一同回應願意一生事奉主! 除此之外, 孩子們在營會中參與「靈修之旅」和學習多元的敬拜, 包括: 唱歌、畫畫、舞蹈敬拜和鈴鼓舞, 裝備成為敬拜者, 讓孩子們經歷「靈」的突破! 元福今年再接再厲, 有9 位兒童參加, 另有7 位初中服侍者以及4 位導師合共2 0 人參與2 0 2 5 閃耀國度兒童暑期營會, 期望不單裝備孩子成為敬拜者, 更希望能訓練他們成為這世代的服侍者。營會將於7 月2 1 – 2 3 日在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 香港青年協會) 舉行, 屆時全港多間教會共1 5 5 位兒童及其導師帶領參與這個敬拜訓練營會。邀請各位成為營會的代禱者, 為參與的孩子和導師們的靈性和各樣事宜守望禱告。 耶穌說: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 不要禁止他們, 因為在神國的, 正是這樣的人。」( 馬可福音1 0 : 1 4 )…

低頭闊門與昂首窄路 — 何景昕牧師

從前詩人吟詠: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過往長輩教導: 「走路別低頭, 當心馬路如虎口」。然而今日, 舉目所見盡是「低頭一族」穿梭於街巷。他們不僅埋首螢幕, 若與人碰撞, 甚至可能理直氣壯地要求對方道歉? ! 或許你查看一下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 會發現許多人平均每日盯著手機超過三、四小時, 更甚長達十多小時。我們甘願成為低頭族, 無非因為網路世界供應你短暫快樂: 打遊戲、網購、刷短片、追劇、瀏覽資訊、回覆訊息, 已滲為生活習慣了。當然, 弟兄姊妹也會用手機聆聽靈修詩歌、閱讀聖經或靈修文章, 但相較於前述項目, 這些屬靈操練所佔的時間比例只屬偏低。 智能手機實已無形築起人際高牆。一頓飯局中, 眾人常不自覺地各自滑手機; 偶有吸引的話題才短暫參與, 隨即又退回個人的手機世界。近十年間, 人們的耐性似乎日益消減, 資訊爆炸是原因之一。當你訴說一件事, 對方可能早已獲悉, 或對你的觀點心存質疑, 當場便拿起手機搜尋平台, 甚至求助A I ( 人工智能) 系統查證( f a c t c h e c k ) 。此舉表面無可厚非, 但長此以往卻侵蝕了人際相處的基本技巧— 聆聽、信任與同理心。因此, 現代人看似與朋友繽紛熱鬧地吃喝玩樂, 內心深處卻常感孤寂空虛。更令人憂心的是, 許多基督徒在網路上接收大量看似有益的資訊或影片, 卻未必能分辨何為純正真理、何為謬誤甚至歪理。 世界確實在變, 氛圍似乎越發冷漠。若問及俄烏戰爭、以伊衝突、中美貿易戰, 許多人或許漠不關心。他們更掛慮的, 是香港的樓市股市、民生經濟, 是流感的肆虐、企業倒閉潮與裁員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