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齋期.後牧養 — 何景昕傳道

on

常聽說後XX思想或主義,今天不是在此談這些定義或影響,而是在大齋期後,我們怎樣看牧養的常態,如果進入這個常態,又該是用什麼心態?

從牧養的「牧」字來看,由「牛+ 攵 」組合而成,「 攵 =小擊」,組合後有「驅使、鞭策牛羊」的意思。所以牧養有餵養與教養之意,也分牧養與受牧養。在普遍教會來說,牧者是教牧,受牧者通常是信徒或稱小羊,牧者關顧、引導信徒能有健康的靈性,回歸上帝的旨意中。那麼,這與大齋期有什麼關係?

教會多年來舉行大齋期,目的就是讓信徒先在年初藉此培育靈性,而下半年就是在福音廣傳作出行動。而我們在大齋期除了多思想耶穌為我們釘身受苦之外,更重要是整頓自己,達至心清,明白主的旨意,讓我們在這一年能化作行動配合。

只是對於今天的時代轉變,舊有的牧養模式(只靠教牧)難以應付龐大的心靈牧養,以致很多信徒每每遇到困難、一些變動時便告知牧者想離開事奉崗位、甚至教會。的確,在人的層面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只是人的層面;如果我們嘗試在主的層面,往往發現有不同的觀點的,當然在這裡不能一一細數。但教會是一個有機信仰群體,那麼大家都應從聖經真理、個人及屬靈經驗、見證等經歷聖靈的工作,彼此在主內鼓勵勸勉以致成長。同時做好自己本份,主動找有養份的「靈食」,學習牧養自己,與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好使自己在逆境困難時,仍然能靠主行下去;也能承擔他人在困難時,成為別人的幫助。大齋進入最後一星期,稱為「聖週」,是耶穌基督在世的顛峰以及得勝的日子。倘若過去沒有為自己靈性好好整理,請把握機會花點時間,修補靈性上弱項,靠主得勝!

務要牧養在你們當中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的旨意照顧他們,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而是出於樂意。不要轄制所託付你們的群羊,而是要作他們的榜樣。(彼得前書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