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徒面對困難或想得到「指引」時, 或許會為「尋找答案或方法」而讀聖經。聖經有如一本「標準答案書」, 在聖經裏像能找到所有問題的「權威答案」。這樣的動機容 易使人在閱讀時得到自己喜歡的答案, 把自己的理解「讀入」聖經,扭曲原意, 把正在「尋找的主題」以偏蓋全。 加上信徒會依據自己的心情或喜好來讀聖經, 今天有「感動」或有「時間」就隨意的翻閱聖經。沒有建立讀經習慣, 也無法持之以恆,對聖經的認識及信仰成長也是隨意的, 或是停頓不前。這樣, 當遇上「需要」時才讀聖經, 很容易會走回「按己意」運用聖經的情況, 這樣的信仰境況, 只會不斷循環。 在年頭元福已開始了門訓讀經計劃, 訂定讀經進度。若你在進度中, 請繼續, 願主耶穌加你力; 若你因各種困難或限制而停頓了, 請這一刻立志追回進度, 也要重新建立讀經習慣。 除了每天讀經, 也要建立有系統的研經習慣, 上回的牧者話跟大家簡單介紹了「觀察」「解釋」「應用」( O I A ) 的歸納式查經方法。這種先以「自問自答」的探究過程可避免先入為主「讀入」聖經, 反之能了解上下文及書卷背景, 作者的寫作目的, 尋找聖經中真義, 從而知道怎樣跟從耶穌基督, 我們的主。讀經計劃加上查經習慣, 我們就不會只是為「尋找答案或方法」而讀聖經, 卻能了解聖經內容, 並跟從聖經中的教導。 7 月的2 0 日、2 7 日及8 月3 日、1 0 日,週二晚會有《帶查經訓練》的栽培課, 詳情請參閱家訊。大家一起報名上課, 實踐查經, 也學習帶領小組查經的技巧。
Month: June 2021
收割的時候 – 馮葡枝傳道
約翰福音第四章圍繞著撒馬利亞婦人的敘事, 耶穌與人的對話真的充滿著「誤會」, 因為彼此的關注不相同, 但耶穌卻以此給我們上了一課。 先是撒馬利亞婦人指著雅各井是飲用水的泉源, 但耶穌指出聖靈才是生命的活水泉源。然後婦人談到敬拜上帝是不是在什麼地方的問題,但耶穌指出敬拜上帝是藉著什麼去敬拜的問題。此時門徒給耶穌買完食物回來, 但耶穌指出衪已吃了門徒不知道的食物, 原來耶穌的食物就是天父的旨意和工作, 正正就是門徒買食物時向婦人所作的事, 令她和好些撒馬利亞人信主。最後,耶穌向門徒說: 「你們不是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 我告訴你們, 舉目向田觀看, 莊稼熟了, 可以收割了。」原來耶穌指所收割的不是指土地出產的農作物,而是指人的生命; 農作物還需看季節來收割; 但人的生命每時每刻都是需要福音的時侯, 都是適合收割的時候。 按人去看, 可以看水還是水, 食物還是食物, 敬拜該只按地點, 收成該只按時間; 但這樣我們就看不到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和豐富,耶穌正正以彼此間的「誤會」來較 正我們的焦點, 原來我們生命中還可以有聖靈, 有召命, 真正的敬拜和收割的喜悅。 所以收割的時候不是某個時間, 某個節日或聚會, 就在耶穌在井旁休息的時候, 就已收割了撒馬利亞婦人, 繼而令更多人信主。領人信主和赴會該是什麼時候? 不會是四個月後, 而是當下, 遇見誰想起誰就是你的撒馬利亞人。
抄寫聖經 – 范麗琴傳道
以色列人對神所吩咐、所啟示的說話,都帶著萬分敬畏和尊崇的態度, 並肩負了對宣揚、教導、保存神話語的屬靈責任。最初他們是以口傳, 而後來是筆載草紙, 刀刻皮革, 並選出專門的祭司及文士抄寫聖經。如果有抄錯、抄多或抄少, 整篇的抄寫就不合格而要報廢及毀滅。抄寫前他們必須沐浴更衣, 一天只工作幾個小時, 並有多次的休息, 目的是要保持自己的精神和體力, 在最佳的狀態來抄寫神的話語。他們在抄寫過程中一絲不茍, 一面手寫眼看, 一面開口把經文唸出來、讀出聲。他們這種謹慎、莊嚴和認真的態度, 讓希伯來文聖經手抄本的質量, 勝過一切其他的古籍抄本。 今年教會的維修尚差少許便完成, 但要計劃裝修的事情, 籌集各項工程的款項。除了有認捐外, 我們推出不同的活動, 以幫助不同的信徒按力量作出捐獻。其中以手抄聖經籌款活動, 已進行得如火如荼, 超過1 5 0 人參與抄寫3 7 4章的經文, 弟兄姊妹們不單熱心為教會裝修籌款, 並以渴慕神的心抄寫神的話語, 來建造自己的內在生命。 當我們手抄聖經的時候, 真能深切體會古人抄寫聖經的困難, 讚歎神的奇妙讓聖經流傳千年, 不失其真。鼓勵大家抄寫時, 能找一個安靜的環境, 把電視和手機關掉, 不吃東西, 不作交談, 以禱告的心來到主前、專心一意。透過抄寫聖經的一筆一劃, 慢慢咀嚼和默想, 加深我們對經文的印象和理解。相信上帝亦會透過經文幫助及提醒我們。曾看過一篇有關抄經的* 靈修札記說道: 「鬱悶時寫, 心得紓解; 疲憊時寫, 重新得力; 煩躁時寫, 得到安撫; 快樂時寫,樂上加樂; 難過時寫, 靈得安慰; 無聊時寫, 得到充實。我按著計畫不疾不徐地寫, 不再是趕進度, 而是享受從神來的安息。」 盼望大家同心積極參與抄經籌款活動,亦藉抄經去操練個人靈性,…
教會賣月餅的背後理念 – 陳健威牧師
由上年開始, 教會在中秋前推出賣月餅籌款, 第一次的反應算是不錯, 今年教會再接再厲, 當中的宣傳海報題目很「醒眼」:「月是天父做, 餅在元福買! 」, 呼籲弟兄姊妹以教會所訂的月餅為送禮首選, 此舉目的能做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廣東話有句說話叫「一雞三味」) , 一來可以送禮, 兩來可以支持教會籌款裝修, 三來還可以「曲線」傳福音( 曲線意思: 不是直接口傳福音, 用禮品間接表達) 。 可能有人感覺教會賣月餅有點奇怪: 中秋是中國的習俗節日, 如何與基督教聯繫上來?其次, 一盒月餅又如何成為福音的橋樑?我嘗試用以下的解釋, 表達教會賣月餅的背後想法: 1 ) 基督徒能夠使用習俗節日用作接觸親屬或朋友, 是一個恰當( 或最佳) 的時機, 不為給人唐突的感覺, 即有些人覺得一年都不見,突然無端端出現, 若是節日送禮, 自然接觸不會成為唐突的問題。 2 ) 若是月餅的品質及設計不錯, 接受者往往會留下良好印象。 3 ) 見面時, 基督徒可以借助月餅打開話題,增加一個福音溝通的機會。 4 ) 月餅盒內的福音單張( 不是在月餅內的) , 所發揮的功效往往不能評估, 有人認為無甚作為, 但誰人會知道? 有一件事確實會肯定的: 送禮者是一個「有心」的基督徒, 日後受禮者想起那一位是基督徒朋友時,可能想到的, 就是送福音月餅的那一位。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