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相信:「讀聖經是與神溝通」 – 陳孟德傳道

元福門訓讀經計劃開始三個多月, 你感覺如何? 已建立了每天讀經的習慣及一致性? 感到滿足並身心有力? 還是像一些信徒跟我分享, 這份熟悉感開始使人感到乏 味, 似是有點吃力, 消化不了! 當人們習慣於某種事情時, 容易感到麻木, 開始不重視。我們今天能讀聖經是理所當然的嗎? 有如以色列人當日在曠野每天得著主所賜的嗎哪, 他們感到是理所當然, 不重視也不珍惜。若你發現到自己有些相同的狀態, 要為此感謝主, 聖靈正讓你認識自己, 並為此改變。 我們相信, 人能夠透過聆聽及閱讀聖經與神溝通, 並以信心經驗神話語的大能。曾經有信徒質疑讀經計劃的日程, 問到為何計劃不順新舊約及書卷次程去讀。我重申 那日程只是建議, 大家不需一定跟那日程, 並勸導他們只需用「心」去實踐, 但「心」又是什麼? 1 ) 分別出來的時間 即抽出時間讀聖經, 專「心」並不分心。每天有很多事情急著做, 時間都是不夠用, 但我們相信「讀聖經是與神溝通」,我們就能分別出來。建議這樣: 堅持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讀聖經, 或乘車時第一件事就是讀經, 而不是看其他手機資訊, 用「心」分別出來。 2 ) 讀經前禱告主 讀經前用「心」禱告神: 可以說, 我渴慕祢的話語, 感恩可以聆聽祢的話等等… … 這樣禱告作開始, 因為你相信「讀聖經是與神溝通」。 與神溝通的過程, 神並未必立刻給我們期望的答案, 但我們用「心」禱告神是我們確信, 神會以祂的方式及最佳的時機來回應。 3 ) 反覆閱讀並思考聖經 每天讀經時,…

拉撒路出來!- 馮葡枝傳道

約翰福音1 1 章馬大和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患了病, 及後病死, 最後耶穌使拉撒路復活, 當中描述大家都時有在講道或讀經中聽過看過, 不再在此詳述。 馬大和馬利亞喪弟之痛, 連帶特意來安慰她們的猶太人, 都知道拉撒路死了,且死了四天了, 真的是死透了。 最近社會常常討論「x x 已死」( 例如香港電影已死) , 有好些我們熟悉或足以自豪的事物似乎都奄奄一息, 無法復還昔日的美好, 大感可惜及無能為力; 又或者第四波疫情下, 信徒已有四個月未能實體聚會, 又是否有感屬靈生命慢性被殺害? 就此放棄信仰生活? 當我看見「x x 已死」的討論時, 心有不忿, 因為我看見有很多新生代及年青人在繼續努力尋求突破, 且闖出一片新領域是上一代力未能及的。所以只有再沒有下一代承傳時, 我才相信「x x 已死」。同樣, 實體聚會可說是信仰的載體, 不是信仰的終極, 在疫情下, 我們便需把維持信仰生活的方式調整, 終極與上帝結連, 活出基督的樣式。 所以當大家都認為「拉撒路已死」, 耶穌兩次感到憤怒( 1 1 : 3 3 , 1 1 : 3 8 ) , 大家都忘了耶穌宣稱自己是復活和生命( 1…

立石為記 – 范麗琴傳道

今日是2 0 2 1 年3 月1 4 日。十年前的今日我們元福教會發生重大的事故, 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最後我們與母會分道揚鑣, 成為一所獨立的堂會。當時弟兄姊妹雖經歷傷痛, 仍上下團結齊心。當年唯恐我們健忘, 忘記上帝拯救元福的厚恩, 亦曾立石為記, 不是記下甚麼人做過甚麼事的豐功偉績, 乃是記念上帝奇妙的大能和作為, 好讓上帝的信實和恩惠能傳到萬代! 立石是古時中東的文化, 聖經裡常有立石的事件。約書亞曾經7 次立石, 來紀念上帝奇妙的大能, 其中一次是以色列人離開曠野, 往上帝賜給他們的迦南。 當他們過約旦河時, 河水分開, 上帝使以色列人順利渡過約但河後, 展開一頁順服和聽命的新生活。 石頭只不過是一個記號, 是不會傳遞信仰。真正傳遞信仰的是以色列人在信仰上的實踐。過去我們教會曾經歷風暴,得上帝拯救, 立石為記。今日作為社區教會, 能繼續為主燃燒, 是透過我們生命的質素, 言行一致的對上帝委身忠誠, 以及整個信徒群體的團結精神。福音使人與上帝和好, 也有大能與人和好。跟著我們要和與我們不一樣的弟兄姊妹, 學習彼此尊重相愛, 和諧相處, 讓我們成為合一的信仰群體。雖然我們經歷社運及疫情的磨難, 教會有新的改變,但不變的是我們仍是一個愛的群體、合一的教會, 踐信於行, 大家的關係需要時間和包容, 磨合過渡, 以主基督的愛去努力經營。 教會中愛的實踐, 是立在人前的記號。透過這記號, 讓人看見福音的大能, 並對福音帶來生命的更新改變而讚歎。然而我們的愛, 不能在只說不做的層面上, 愛要有行動, 這個行動便是遵從上帝的話語去行, 願意我們多作自我省察和體諒他人。信徒群體以榮耀和見證上帝為終極目標, 讓別人看出我們是基督的門徒, 從我們身上看見主的大愛, 從而願意認識和相信主耶穌, 帶來生命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元福面對的三個挑戰 – 陳健威牧師

首先感謝不少弟兄姊妹對元福財政的關心, 這方面我會在下周教會網頁最新消息登出消息。 香港及全世界受到新冠狀病毒的影響, 大部分行業面對著沉重的經營壓力, 不少人的生計也被牽連, 教會當然不能倖免, 財務影響必然是第一個見到的現象, 但是真正影響深遠的事, 可能在這階段未有浮現, 以下是我個人對這兩年內教會可能出現的挑戰想法: 第一, 教會人數下降。疫情長期持續, 教會各方面實體聚會也停止下來, 不少聚會轉到網上進行, 相信大家也感受到這個轉變。對大部份人來說反應是不適應( 不排除少部份人可能感受很好) 。 信仰是有兩個向度: 直向和橫向, 直向的向度代表與主關係, 橫向的向度代表與肢體關係, 兩者不可分開, 而是互相緊扣,因此長期的實體聚會停止, 結果是人心疏遠, 無可倖免地流失了部份肢體, 多或少則視乎疫情完結的時間多少。這一個情況我們應有心理和實際的預備。 第二, 移民潮。這不是元福單獨面對的挑戰, 而是香港整體教會面對的大問題。大部分香港教會群眾由中產階層所組成, 現在移民潮也會是中產階層為主導的現象。今次的移民潮與過往有一些分別, 這一點不再此詳論。值得提出, 有些研究顯示香港教會有三成會眾移民離港, 若這情況真實發生, 這對教會有嚴重的影響。元福會有這情況發生? 我個人認為會有, 只是疫情下不少人沒有行動, 遲些時間應會反映出來。 第三, 退休潮。十多年前, 香港教會也關注的問題, 有些教會確實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問題, 元福現在的處境如何? 元福年齡群眾的組成, 基本上也反映了對我們有何影響, 我個人年初已經提出牧養結構問題,已經是元福要面對的問題, 然而大家不要悲觀, 元福以家庭為異象, 這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 我們應有那些準備面對挑戰, 這正是我們在神面前禱告的時候。 最後, 不要害怕, 還記得聖經的說話嗎? 「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